简明socket编程
1. 简介
2. 导读
3. 什么是socket
你一直在听别人谈论"sockets
",或许你也想搞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好吧,它们其实就是:「使用标准的Unix file descriptors
(Unix文件描述符)与其他程序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
啥玩意儿?
如果接触过Unix,你一定听说过「Unix一切皆文件」的说法。
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错。因为Unix程序做任何I/O操作,都是通过对file descriptor
(文件描述符)进行读写来实现的。
文件描述符其实就是一个整数罢了,只是这个整数关联了一个打开的文件。这里的文件可以是一个网络连接
、FIFO
、pipe
(管道)、terminal
(终端)、磁盘中的实际文件等等。
我之前写过一篇《什么是文件描述符》的文章,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看一下
所以「Unix一切皆文件」的说法并非是夸大其词。
不管你信不信,当你想通过网络和另一个程序进行通讯时,你必须通过file descriptor
来实现。
那么怎么获取到和网络通信相关的这个file descriptor
呢?
我们可以使用socket()
函数,这个函数会返回一个socket descriptor
(socket
都是一个文件,socket descriptor
自然就是一个file descriptor
了)。然后你就可以通过这个socket descriptor
,使用send()
和recv()
这两个函数与其他程序进行通信了。
如果你用C语言对文件进行过读写操作,你就知道read()/write()
这一组函数同样可以作用于file descriptor
,为什么不用这一套函数呢?
当然完全可以用!只不过send()/recv()
在数据传输方面比read/write()
提供了更多可选项罢了。
其实sockets
的种类有很多,比如:
- DARPA Internet addresses,简称
Internet Sockets
Internet Sockets是我们接下来讲解的重点,因为它是我们目前进行网络通信时使用最多的一种Socket.
DARPA表示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 path names on a local node,简称
Unix Sockets
这个英文翻译成中文也不是很直观,所以干脆不翻译了,Unix Sockets
有时候被称为Unix域套接字
。简而言之,Unix Sockets
是用于同一台主机中进程间通讯的一种方式。
使用过MySQL的朋友很可能见过下面这个错误:
ERROR 2002 (HY000):
Can't connect to local MySQL server through socket '/var/lib/mysql/mysql.sock' (2)
这个错误说明MySQL Client和MySQL Server运行在同一台主机上,并且两个进程通过/var/lib/mysql/mysql.sock
这个文件进行通信,这个文件就是Unix域套接字文件,不需要经过网络协议栈,不需要打包拆包、计算校验和、维护序列号应答等等网络通信细节。
你可能会问,MySQL Client和MySQL Server之间为什么不通过本地网络进行通信呢?
这和你对MySQL的配置有关系。
如果你指定的MySQL主机名为localhost
,或者你指定了--protocl=socket
的启动参数,那么Client和Server之间就会通过Unix域套接字
进行通信了。
相反,如果你指定的MySQL主机名是127.0.0.1
,那么Client和Server之间就会通过Internet Sockets
进行通信了。
3.1. 两种Internet Socket
啥?只有两种Internet Socket
吗?
开玩笑的啦,当然远不止两种喽。但是为了怕吓到你,这里主要介绍Stream Sockets
以及Datagram Sockets
。除此之外,Raw Sockets
(原始套接字)也是一种功能更加强大的Socket,如果感兴趣,你可以查一查资料了解一下。
如果要进行网络通信,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调用socket()
函数,并指定想使用的套接字类型,比如SOCK_STREAM
、SOCK_DGRAM
、SOCK_RAW
等类型,他们分别表示Stream Sockets
、Datagram Sockets
以及Raw Sockets
。
我们先从Stream Sockets
说起。
3.1.1. Stream Sockets
Stream sockets
是一种可靠的、支持双向连接的通信流。
如果你以“1,2”的顺序将这串数字发送到socket中,那么在接收端就会以同样的顺序接受到“1,2”,肯定不会出错。
哪里会用到Stream sockets
呢?
或许你听说过telnet
程序?telnet
用的就是Stream sockets
,你输入的每个字符都必须按照你的输入顺序依次抵达,要不然指令肯定就错乱了不是?
同样,浏览器使用的HTTP
协议底层也使用了Stream sockets
来获取网页信息。如果你通过80端口telnet
到一个网站,并输入 "GET / HTTP/1.0
",然后按两下Enter,你就会收到网站发送给你的 HTML !
Stream sockets
是怎么做到如此高质量地传输数据的呢?
Stream sockets
底层使用了 "The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就是大名鼎鼎的 "TCP
"(TCP 的全部细节可以参考RFC 793)。
TCP
会确保你的数据可以按照顺序抵达而且不会出错。你之前可能是从"TCP/IP
"这个专业名词中听说的TCP
,其中的IP
是指 "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详见 RFC 791)。IP
主要处理数据在各个节点之间的Internet routing(网络路由),通常不保障数据的完整性。
3.1.2. Datagram Sockets
Datagram sockets
有时候被叫做 “connectionless sockets”(无连接的sockets),而且,这玩意通常也不怎么可靠!
为啥?
因为Datagram Sockets
底层用的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详见RFC 768),也就是“UDP
”。
UDP
并不像TCP
那样会直接在传输层将数据量过大的消息分片(TCP segments),而是会在IP层被动进行分包,将一个IP packet分包成多个IP fragments。这样一来,接收端就必须做IP fragments的重组,合并为原来的IP packet,这无疑增加了数据包丢失的概率。(其实分包倒还好,主要是UDP没有TCP那么强大的纠错能力)
如果你发送了一个 datagram
(UDP的数据报),它可能会顺利抵达、但可能不会按照发送顺序抵达。
译者注:下文将称UDP发送的数据为datagram,之后提到这个词就意味着使用的是UDP协议
那为什么又会被称为“无连接的sockets”呢?
因为Datagram Sockets
不用像Stream Sockets
一样维持双方的连接,我们只需要把需要发送的数据打包,给它一个目的地信息,然后发送出去就行了。
因此当TCP
协议不可用,或者你很确定丢几个数据包不至于惹什么大乱子的情况下,不妨使用datagram socket
。这样的使用场景有很多,比如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易文件传输协议,是 FTP
协议的小兄弟),多人游戏以及视频会议等。
事情有点不太对劲!tftp
可是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啊,如果传输过程中丢包了,客户根本没法正常使用啊。
没错!UDP
是不可靠的,但是我们可以在UDP
的上层使用可靠的应用层协议,就比如tftp
协议。tftp
协议会死死盯着自己发送的每个数据包,要求接受方必须回复一个数据包来表示"我收到了!"(一个"ACK
"回复数据包)。如果发送方在5秒内沒有收到ACK
,表示它该重传这个数据包,直到收到 ACK
为止。在不可靠的UDP
上构建可靠的SOCK_DGRAM
应用程序,这种ACK
机制非常值得借鉴。
既然有了TCP
这种可靠的传输,UDP
有存在的必要吗?
这里有两个原因来说明UDP
的必要性,第一个原因是速度,第二个原因还是速度。(鲁迅既视感)
相比于跟踪数据包的抵达状况并确保数据包的顺序性这种累活儿,“数据包丢了就丢了”这种处理态度可能更高效。如果你是要发送聊天信息,TCP
是个好的选择。但是如果你想为全世界的游戏玩家每秒送出40个位置更新信息,并且丢一两个数据包也无足轻重的话,UDP
肯定是不二之选。
3.2. 漫谈网络
学习计算机怎么能不谈网络分层呢。下面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网络是怎样工作的,并且举一些如何SOCK_DGRAM
封包的例子。
实际上,如果你可以跳过这一节内容,不过,这一节能帮你很好的了解网络背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现在是时候了解一下*Data Encapsulation*
(数据封装)了,它实在实在是非常重要!即便如此,在大部分的网络课程的学习中,所占的笔墨并不算多。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这么讲:
你发送的数据构成了最初始的数据包,然后将数据包封装到应用层协议(比如TFTP
协议)的header
中,然后将封装之后的包再次封装到下一个协议(UDP
)中,再接着被封装到下一个协议(IP
协议),最终被硬件层面的通讯协议(以太网协议)封装。
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硬件层会拆掉以太网header
和footer
,操作系统内核会拆开 IP
与 UDP header
,最后由应用层程序 TFTP
解开 TFTP header
,最终获取到用户数据。
接下来终于可以聊一聊声名狼藉的网络分层模型(Layered Network Model),也就是 "ISO/OSI"了。
说它声名狼藉,是因为所有入门计算机网络的人首先学习的便是这个分层模型,而对刚接触网络的小白而言很难对分层有很深的理解和感悟,只能是死记硬背,最终的结果就是应付考试而已。
20世界70年代后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计算机网络应该组织为大概7层,并称之为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事实上,OSI模型的创建者提出这个模型的时候并没有联想到如今使用的因特网,但并不妨碍OSI模型到如今依然适用,这便是抽象的能力。
OSI模型将网络分层为:
- 应用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链路层
- 物理层
但是这种分层实在是过于繁琐,因此现在介绍网络分层,一般都是拿TCP/IP
协议栈来进行说明。
- 应用层(比如
telnet
、ftp
等) - 传输层(
TCP
、UDP
等) - 网络层(
IP
、ICMP
以及IGMP
) - 网络接口层(
以太网
、wi-fi
等)
每一层分别负责不同的通信功能:
-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应用程序的细节。比如对用户消息的加密解密操作、按照特定格式对数据进行组装或解析等。
- 传输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所谓的端到端,就是能找到真正处理数据包的两个进程。举个例子就是快递能够保证送货上门,而不只是送到小区驿站。
- 网络层,用于主机之间的路由,就是只负责找到对应的主机。
- 网络接口层,有时候也被称为数据链路层或链路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的网卡设备,它们一起处理与物理传输媒介的通信细节。
4. IP地址、struct以及地址转换
终于要讲点好玩儿的东西了,这一章我们要开始写一点代码了。
但是首先,我们还得再聊一些与代码无关的东西。
先稍微介绍一点IP address(IP地址)和port(端口)的知识,入个门;然后我们会讨论socket API是如何存储和操作IP address以及其他数据的。
4.1. IPv4与IPv6
远在「卧龙凤雏」成为贬义词之前,就有一个很棒的网络路由系统( network routing system)了,称为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四版(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又称为 IPv4。它的地址由4个字节组成,通常被写作点分十进制的形式,即四个字节被分开用十进制写出,中间用点分隔,比如:192.0.2.111
。
你大概率见过不少IPv4的地址了。
实际上,在撰写本文之前,几乎整个互联网的各个网站都还用的是IPv4。
人们用IPv4用的很开心,一切都是如此美好。直到一个叫 Vint Cerf 的老头儿提出了警告,说是IPv4的地址即将耗尽。
除了警告每个人即将到来的IPv4危机,Vint Cerf 本身还是鼎鼎大名的“Internet之父”,我实在是没有什么资格评判他的判断。
IPv4地址耗尽?这怎么可能呢?32-bit的IPv4有几十亿个IP地址呢,我们真的有几十亿台电脑在用吗?
是的。
一开始在电脑数量还不多的时候,大家也是认为这个数量已经足够了,几十亿已经算是一个天文数字了。甚至当时还很慷慨地分给某些大型组织几百万个IP地址给他们使用(比如Xerox、MIT、Ford、HP、IBM、GE、AT&T 及某个名为 Apple 的小公司,等等)。
事实上,要不是我们用了一些小手段(NAT转换等),IPv4早就被用尽了。
我们现在生活于每个人、每台电脑、每部计算器、每个电话、每部停车计时收费器,甚至是每个玩具小狗(没什么不可能的)都有一个IP地址的时代。
于是乎,128-bit的IPv6诞生了。
Vint Cerf 或许是不朽的,可是谁也架不住在每次地址不够用而研发下一代Internet协议的时候,他老人家出来嘟囔一句:“我早就说过了吧...。。。”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堵住他的嘴?
我们需要更多的地址,不只是需要两倍以上的地址、也不止几十亿倍、更不止于千兆倍,而是需要79✖️百万✖️十亿✖️兆倍以上的可用地址!我们终将见识到。
你可能会说:“真的吗?这个数字大的让我有点不可置信。”
32-bit和128-bit听起来差得并不算太多,只是多了96个bit而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可是等比数列,32 bits可以表示 个数字,128 bits可以表示(大约340个兆兆兆)个数字,大到我都不知道怎么读。。。。。。这么说吧,这个数字相当于宇宙中的每颗星星都能拥有一百万个 IPv4 地址。
忘记点分十进制的IPv4的写法吧,现在我们有了16进制表示法,每两个字节之间用:
分隔,类似这样:
2001:0db8:c9d2:aee5:73e3:934a:a5ae:9551
还没完呢!大多时候,IP地址里边会有很多个0,你可以将它们压缩到两个冒号之间,而且可以省略每个字节对开头的0。例如,这些地址对中的每一对都是等价的:
2001:0db8:c9d2:0012:0000:0000:0000:0051
2001:db8:c9d2:12::51
2001:0db8:ab00:0000:0000:0000:0000:0000
2001:db8:ab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1
地址 ::1
是個 loopback(本地回环)地址,相当于 IPv4 中的127.0.0.1
。
最后,你可能会碰到 IPv6 与 IPv4 兼容的模式。你如果愿意,你可以将 IPv4地址 192.0.2.33
用 IPv6 形式表示:::ffff:192.0.2.33
。
事实上,IPv6的创建者们已经肆无忌惮地保留了万亿计的地址以供备用,这真是太有趣了,但坦白地讲,我们有这么多地址,谁在意呢?
4.1.1. 子网
现代的互联网是基于TCP/IP
的思路来设计的,说得通俗点就是互联网由许许多多的小子网组成,子网中的设备用集线器进行连接,子网之间通过路由器进行互联,如下图:
为了更好地管理IP地址(其实也是践行上面这个思路),IP地址本身被分成了两部分,分别是网络号和主机号。
更具体地,互联网诞生之初,IP地址曾经被分成了A
、B
、C
、D
、E
5类,很多计算机网络的书介绍IP地址的时候也是以这个分类开始的。
但是这个划分依然是一个历史概念,实际使用中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关于这部分知识的讲述都可以直接忽略。
取而代之的是在1993年,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又提出了无分类编址(CIDR)的方法来解决IPv4地址紧缺的问题,当然了,同时启动的还有彻底解决IP地址耗尽问题的IPv6项目。
在互联网中,每个设备都会被分配一个IP地址(其实被分配IP地址的是设备上的网卡,如果一台设备有多个网卡,自然就会有多个IP地址),这个地址就相当于“XX路XX号”,其中“路”就相当于网络号,“号”就相当于主机号,两者合起来就是IP地址啦!
因此,理论上我们应该能通过IP地址识别出主机处于的子网号,以及子网下的主机号。
IPv4的IP地址由32
个bit组成,按照每8
个比特(1字节)为一组分成4组,但是仅凭这一串数字根本无法区分哪部分是网络号,哪部分是主机号。
因此需要某些附加信息。这个附加信息就是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的格式是一串与IP地址长度相同的32
比特数字,左边是一串连续的1
,右边剩下的都是0
。其中为1
的那一部分表示的是网络号,剩下为0
的一部分表示的是主机号。子网掩码表示网络号与主机号之间的边界,正规的表示方式如下所示:
一种最简单的表示方法是,把1
的部分的比特数用十进制的方式写在IP地址的右侧,比如:
182.92.193.45/24
4.1.2. 端口号
如果你還記得我之前跟你說過的分層網路模型(Layered Network Model),它將網路層(IP)與主機到主機間的傳輸層[TCP 與 UDP]分開。
我們要加快腳步了。
除了 IP address 之外[IP 層],有另一個 TCP[stream socket]使用的位址,剛好 UDP[datagram socket]也用這個,就是 port number,這是一個 16-bit 的數字,就像是連線的本地端位址一樣。
將 IP address 想成飯店的地址,而 port number 就是飯店的房間號碼。這是貼切的比喻;或許以後我會用汽車工業來比喻。
你說想要有一台電腦能處理收到的電子郵件與網頁服務-你要如何在一台只有一個 IP address 的電腦上分辨這些封包呢?
好,Internet 上不同的服務都有已知的(well-known)port numbers。你可以在 Big IANA Port 清單 [12] 中找到,如果你用的是 Unix 系統,你可以參考檔案 /etc/services。HTTP(網站)是 port 80、telnet 是 port 23、SMTP 是 port 25,而 DOOM 遊戲 [13] 使用 port 666 等,諸如此類。Port 1024 以下通常是有特地用途的,而且要有作業系統管理員權限才能使用。
摁,這就是 port number 的介紹。
4.2. 字节序
4.2.1. 什么是字节序
字节是内存读写的最小单位,一个字节能够表示的数据范围是0~255,也就是说如果你要保存一个在此范围区间的数字,一个字节足矣。
但是像占4个字节的int
,8个字节的double
,该怎么存储呢?多个字节该用怎样的顺序来进行排列?举个例子,0xb3f4
,数值的高位b3
是存储在了内存的高地址处,还是内存的低地址处呢?
这种字节的排列顺序就叫做字节序,字节序有两种:
- 大端字节序
数值的低字节放在内存的低地址处,数值的高字节放在内存的高地址。
- 小端字节序
数值的低字节放在内存的高地址处,数值的高字节放在内存的低地址。
4.2.2. 主机字节序
当我们谈论字节序,大部分时候对应的都是CPU访问内存时的概念,比如对下图而言:
内存低位存储的字节是0xb3
,高位存储的是0xf4
,至于CPU读取这个2字节数据的时候,是将其解释为0xb3f4
(小端)还是0xf4b3
(大端)就取决于CPU采用的是哪一种字节序了。
常用的CPU字节序如下:
大端字节序:IBM、PowerPC
小端字节序:x86
这种CPU字节序也被称为主机字节序(Host Byte Order)。翻译一下就是,IBM的主机序是大端,x86的主机序是小端。
问题来了。
世界上的主机这么多,每台主机的CPU类型还不一样,A主机按照A的主机字节序发信息给B主机,B主机如果直接按照B的主机字节序来解析信息,那么极有可能会产生错误。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引出一些其他情况下的字节序。
为了避免引起混淆,我在这里强调一下,字节序就分为2种,大端和小端。而所谓的主机字节序以及下面我将提到的两种,都只是字节序作用在不同的场景中取得特定名称罢了。
4.2.3. 文件存储字节序
顾名思义,就是存储文件信息的时候用的是大端还是小端。
bmp格式的图片属于小端字节序,jpeg格式的图片就是大端字节序。
这里提及文件存储字节序主要是为了让大家理解一个事实:采用什么字节序完全是开发者设计产品时的一种技术选型罢了。但是这种选型一定要成为一种标准,让其他开发者解析的时候明白应该用哪种字节序,否则jpeg的图片也就没办法在所有的电脑上正常显示了,你说对吗?
现在好了,所有jpeg软件的开发者都知道应该用大端字节序来保存jpeg图片,但是对于从其他主机传过来的jpeg数据流,开发者又怎么知道这个数据流用的是大端还是小端呢?
这就是网络字节序(Network Byte Order) 的问题了。
4.2.4. 网络字节序
我想你应该能想明白了,网络字节序不是大端就是小端,不可能存在「可能是大端也可能是小端」这种情况,否则网络传递的消息全都乱套了!
TCP/IP既然是一种标准,那标准自然就有自己的字节序规定。
TCP/IP网络采用的是大端,是规定好的一种数据表示格式,它与具体的CPU类型、操作系统等无关,从而可以保证数据在不同主机之间传输时能够被正确解释。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你的消息能在其他设备正常解析,就必须按照大端字节序进行处理。比如,网络传输的是0x12345678
这个整形变量,首先被发送的应该是0x12
,接着是0x34
,然后是0x56
,最后是0x78
。
4.2.5. 字节序在socket中的例子
当你在网络封包或者在填充数据的时候,你需要确定你的端口号(port number)和ip地址都是符合网络字节序的。但是你并不知道你的主机字节序是大端还是小端,你自然也就搞不清你到底需不需要进行转换。
其实不必如此费神,不用在意主机序,直接调用函数强行将主机序转换为网络字节序即可。下面举一个C语言编写服务器代码绑定端口的例子。
代码中被红色标记的部分就是分别将端口号33000
由主机序转换为网络字节序,将ip地址由主机序转换为网络字节序的函数。
乍眼一看,函数名非常古怪,不好记忆,下面稍微解释一下,各位就豁然开朗了。
Socket函数库
提供了这种字节序转换的函数,函数的作用对象有两种,分别是short
(2字节)和long
(4字节),这就是函数最后的「s
」和「l
」的含义。
还有,主机字节序的英文是Host Byte Order
,简写为「h
」,网络字节序的英文是Network Byte Order
,简写为「n
」,「to
」表示转换,所以,如果你想将short
数据从主机字节序转换为网络字节序,那就应该是h-to-n-s
,表示Host to Network Short
。是不是很简单?
所以理论上,你可以用「h
」、「to
」、「n
」、「s/l
」这几个字母灵活组合,组成你想要的api,但是也别瞎搞,stolh()["Short to Long Host"]这种组合压根都不存在。
基本上你需要的也就是以下四种罢了:
htons() // host to network short
htonl() // host to network long
ntohs() // network to host short
ntohl() // network to host long
基本上,我们在进行socket编程时,在发送数据之前都需要把数据转换为网络字节序,并在收到数据之后再转换成主机字节序。
更多关于浮点数的处理,会在之后专门的章节提及。
如无特殊说明,本小册的数值预设都视为主机字节序。
4.3. socket相关的数据结构
终于讲到这里了,现在该聊一聊和编程直接相关的一些内容了,本节会介绍多种Socket库使用的数据结构。
4.3.1. socket描述符
首先介绍一个最简单的:socket描述符。它的类型是:
int
没错,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int
而已。
第一个介绍完了。。。。。。简单吧。
但是从这儿开始就稍微有点不好理解了,大家跟上车速,慢慢来。
4.3.2. struct—addrinfo
第一个要介绍的struct
结构是addrinfo
,这个数据结构的发明时间还不算很久,是用来准备socket地址
等信息以供后续使用的。它也会被用在域名查找(host name lookups)以及服务查找(service name lookups)等方面。
这么听起来感觉很抽象,等之后我们实际使用的时候就好理解了,现在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我们在建立网络连接的时候会用到addrinfo
这个数据结构。
struct addrinfo {
int ai_flags; // AI_PASSIVE, AI_CANONNAME, etc.
int ai_family; // AF_INET, AF_INET6, AF_UNSPEC
int 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SOCK_DGRAM
int ai_protocol; // use 0 for "any"
size_t ai_addrlen; // size of ai_addr in bytes
struct sockaddr *ai_addr; // struct sockaddr_in or _in6
char *ai_canonname; // full canonical hostname
struct addrinfo *ai_next; // 链表结构,指向下一个节点
};
接下来我们用域名查找来做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
4.3.2.1. 使用ip建立连接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直接利用IP和端口向服务器发起连接,像这样
struct sockaddr_in si;
//这一行你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意思,别急,下文会解释
memset(&si, 0, sizeof(si));
si.sin_family = AF_INET;
si.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82.25.23.123");
si.sin_port = htons(80);
connect(s, (struct sockaddr *) &si, sizeof(si));
如果没接触过C的socket编程,你可能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我懂你这种感觉,我都已经放弃好几次了。。。。。。
但是后来硬着头皮看其实也没什么,虽然写法怪异,但都是C语言上的套路而已,看多了也就那么回事儿!
上面的代码的意思就是对182.25.23.123
的80
端口发起了一个连接。前提是我们已经知道了主机的IP了,如果只有域名该怎么办呢?
那我们就得利用DNS
,用另一种方式来构建客户端套接字了,而这种方式就会用到addrinfo
。
4.3.2.2. 使用域名建立连接
直接上代码!
// 为了使用getaddrinfo()函数,需要这个头文件
#include <netdb.h>
...
struct addrinfo *res;
struct addrinfo hints;
memset(&hints, 0, sizeof(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getaddrinfo("www.chanmufeng.com", "80", &hints, &res);
getaddrinfo()
函数会创建一个叫做名字资源的新数据结构(也就是代码中的res
),给定域名
和端口号
以及hints
信息,该函数就会将名字资源的数据保存在了一个叫做res
的addrinfo
数据结构中,res
就包含了服务器的IP等下一步所需的信息。
在发明
struct addrinfo
之前,我们都需要手动填写res
中的每一个字段的,远不如现在getaddrinfo()
帮我们处理地这么好。
还没完呢,这只是获取到了服务器的IP信息而已,我们还得创建客户端socket
,然后进行connect()
,但是再进一步讲解之前,我想先稍微解释一下代码中hints
的信息分别是什么意思,毕竟让某些读者带着疑问往下读也是有些于心不忍。
hints.ai_family
有3种选择,
AF_INET
,表示强制使用IPv4AF_INET6
,表示强制使用IPv6AF_UNSPEC
,随便,IPv4或者IPv6都行
hints.ai_socktype
有2种选择,
SOCK_STREAM
,表示使用TCP协议SOCK_DGRAM
,表示使用UDP协议
解释完了,然后我们用res
中的数据继续我们的连接过程。从下面的代码中你可以看到,创建socket
套接字以及connect
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我们都可以从res
中直接获取到了。
int s = socket(res->ai_family, res->ai_socktype, res->ai_protocol);
connect(s, res->ai_addr, res->ai_addrlen);
有一点需要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在使用ip建立连接时,connect()
的第二个参数我们采用了类型强转的方式,将struct sockraddr_in *
强转成了struct sockaddr *
。但是在使用域名connect()
时,直接从res
这个addrinfo
结构中使用了struct sockaddr *ai_addr
这个字段(不清楚的话再看一看addrinfo
的数据结构)。
所以,sockaddr
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下一个数据结构了。
注:有些数据结构属于 IPv4,而有些是 IPv6,有些两者皆可,我会特別注明它们属于哪一种。
4.3.3. struct—sockaddr
struct sockaddr {
unsigned short sa_family; // address family, AF_xxx
char sa_data[14]; // 14 bytes of protocol address
};
sa_family
的可选值有很多,但是本小册中只会使用AF_INET
(IPv4)或 AF_INET6
(IPv6)。
sa_data
包含了socket需要的目的地址以及端口号,但是这样实在是很不方便,因为你需要手动把ip地址和端口号打包到14字节的数组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佬们又创造了两个替代品,sockaddr_in
和sockaddr_in6
。
4.3.4. struct—sockaddr_in
后缀in
表示internet
,而且这个数据结构只能用在IPv4
!
非常重要的一点(其实上文已经提到过),struct sockaddr_in *
类型可以和 struct sockaddr *
相互进行类型转换。这就是为什么connect()
函数需要一个struct sockaddr *
参数,我们却可以通过使用struct sockaddr_in *
进行强转传入的原因。
// (IPv4专用--IPv6见下文的 sockaddr_in6)
struct sockaddr_in {
short int sin_family; // Address family, AF_INET
unsigned short int sin_port; // Port number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 Internet address
unsigned char sin_zero[8]; // Same size as struct sockaddr
};
sockaddr_in
中的每个字段看起来就比sockaddr
要清晰很多了。
sin_zero
是为了让sockaddr
与sockaddr_in
两个数据结构保持大小相同而保留的空字节,使用之前应该使用memset()
将所有数据置为0。
sin_family
对应的就是sockaddr
中的sa_family
,应该设置为AF_INET
。sin_port
必须使用htons()
使其符合网络字节序。
再继续挖得深一点!sockaddr_in
的sin_addr
字段是struct in_addr
结构:
// (IPv4 专用--IPv6见下文的in6_addr)
// Internet address (由于历史原因而保留的一个数据结构)
struct in_addr {
uint32_t s_addr; // that's a 32-bit int (4 bytes)
};
用起来很简单,如果你声明了一个sockaddr_in
的变量sin
,那么sin.sin_addr.s_addr
表示的就是一个4字节的IP地址(符合网络字节序)。
IPv4的说完了,对应着,我们再看看IPv6的。
4.3.5. struct—sockaddr_in6
// (IPv6 专用--IPv4见上文的sockaddr_in)
struct sockaddr_in6 {
u_int16_t sin6_family; // address family, AF_INET6
u_int16_t sin6_port; // port number, Network Byte Order
u_int32_t sin6_flowinfo; // IPv6 flow information
struct in6_addr sin6_addr; // IPv6 address
u_int32_t sin6_scope_id; // Scope ID
};
struct in6_addr {
unsigned char s6_addr[16]; // IPv6 address
};
sin6_family
对应的是sockaddr_in
的sin_family
字段,sin6_port
对应的是sockaddr_in
的sin_port
字段,sin6_addr
对应的是sockaddr_in
的sin_addr
字段。
至于sin6_flowinfo
和sin6_scope_id
本小册就不会涉及了,毕竟我们是简明教程嘛。
hold on~hold on~
还没结束,最后再介绍一个数据结构,那句英文怎么说来着?Last but not least,虽然它排在最后,但是也不容忽视。
4.3.6. struct—sockaddr_storage
sockaddr_storage
是一个与sockaddr
同一级别的数据结构,用来保存IPv4地址和IPv6地址。
不是已经有了sockaddr_in
来保存IPv4,sockaddr_in6
来保存IPv6了嘛?甚至sockaddr
还通用,为什么还需要sockaddr_storage
呢?
因为有些时候你可能无法提前确定你要使用IPv4还是IPv6!
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还有sockaddr
啊,它可是通吃啊。
对,通吃!但只是名义上的。我们来分析一下。
sockaddr
身为一个通用的地址数据结构,理论上的大小就应该是所有具体协议地址结构大小的最大值。但是sizeof(struct sockaddr) = 16
, 而sizeof(struct sockaddr_in6) = 28
,sockaddr
没有能力保存IPv6啊。
于是sockaddr_storage
就诞生了。它的大小为128字节,应该能装得下目前所以协议的地址结构了。
struct sockaddr_storage {
sa_family_t ss_family; // address family
// all this is padding, implementation specific, ignore it:
char __ss_pad1[_SS_PAD1SIZE];
int64_t __ss_align;
char __ss_pad2[_SS_PAD2SIZE];
};
举个栗子吧:
struct sockaddr_storage addr;
memset(&addr, 0, sizeof(struct sockaddr_storage));
if (isIPv6 == TRUE)
{
struct sockaddr_in6 *addr_v6 = (struct sockaddr_in6 *)&addr;
addr_v6->sin6_family = AF_INET6;
addr_v6->sin6_port = 80;
inet_pton(AF_INET6, “2201:3212::1”, &(addr_v6->sin6_addr));
}
else
{
struct sockaddr_in *addr_v4 =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addr_v4->sin_family = AF_INET;
addr_v4->sin_port = 80;
inet_aton(“192.168.0.45”, &(addr_v4->sin_addr));
}
sendto(sock, buf, len, 0, (struct sockaddr *)&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_storage));
总结一下你也就明白了,对于存储地址的数据结构,一共有4种,并且每种之间都可以进行转换
sockaddr
(最原始的数据结构,但是装不下IPv6)sockaddr_in
(专用于IPv4)sockaddr_in6
(专用于IPv6)sockaddr_storage
(相当于sockaddr
的补丁,能装不下IPv6)
在大多数情况下,后3种结构都需要强转为sockaddr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传入sockaddr_storage
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api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好了,变了的话旧代码也就不能运行了。我们能做的就是打补丁。
很多奇奇怪怪数据结构的出现,就是由于最开始没想到会发展到现在这种情况而导致的。包括现在也一样,我们很难预测未来的全部变化,能想到最好,想不全或是低估未来才是常态。
4.4. IP的二进制转换
不得不说,我们真的很幸运,如今已经有了很多函数可以让我们操作IP地址,而不需要我们自己用long
类型数据以及<<
运算符来处理它们。
假如你声明了一个数据结构struct sockaddr_in ina
,你还有一个“10.12.110.57
”或“2001:db8:63b3:1::3490
”这样的IP地址,该怎么把IP地址存入ina
呢。
4.4.1. IP转二进制
你可以使用inet_pton()
将点分十进制形式的IPv4地址保存在ina
中,但如果要保存IPv6地址的话,我们就需要struct sockaddr_in6 ina6
了。
“
pton
”的全称是“presentation to network”,也可以是“printable to network”,选一个能帮助你记忆的就行。
具体的转换如下代码所示:
struct sockaddr_in sa; // IPv4
struct sockaddr_in6 sa6; // IPv6
inet_pton(AF_INET, "10.12.110.57", &(sa.sin_addr)); // IPv4
inet_pton(AF_INET6, "2001:db8:63b3:1::3490", &(sa6.sin6_addr)); // IPv6
小记:原本的老方法是使用名为
inet_addr()
或是inet_aton()
的函数;这些函数已经过时了,而且不适用于 IPv6
上面的程序写的比较简单,而且不够健壮,因为没有进行错误检查。inet_pton()
在发生错误时会返回-1
,而若地址无效则返回0
。所以在使用之前要检查返回值,并保证返回结果是大于 0 的。
现在我们可以将字符串格式的IP地址转换为二进制形式了。那么反过来需要怎么做?
4.4.2. 二进制转IP
如果我们已经有了struct in_addr
,怎么将点分十进制的IP打印出来?(或者我们有struct in6_addr
,怎么打印字符串类型的IPv6地址呢?)
我们可以使用inet_ntop()
函数,看代码:
“
ntop
”的全称是“network to presentation”,也可以是“network to printable”,选一个能帮助你记忆的就行。
// IPv4:
char ip4[INET_ADDRSTRLEN]; // space to hold the IPv4 string
struct sockaddr_in sa; // 假设sa中保存了ip信息
inet_ntop(AF_INET, &(sa.sin_addr), ip4, INET_ADDRSTRLEN);
printf("The IPv4 address is: %s\n", ip4);
// IPv6:
char ip6[INET6_ADDRSTRLEN]; // space to hold the IPv6 string
struct sockaddr_in6 sa6; // 假设sa6种保存了ip信息
inet_ntop(AF_INET6, &(sa6.sin6_addr), ip6, INET6_ADDRSTRLEN);
printf("The address is: %s\n", ip6);
当我们调用inet_ntop()
,你需要传递IP地址类型(IPv4 或者 IPv6),一个指向保存字符串结果的指针以及该字符串的最大长度。有两个宏(可以理解为常量)可以很方便地帮助我们表示要存储的IPv4或者IPv6地址字符串的最大长度,分别是INET_ADDRSTRLEN
和 INET6_ADDRSTRLEN
。
小记:原本的老方法是使用名为
inet_ntoa()
的函数,这个函数已经过时了,而且不适用于 IPv6
最后,本文讲到的函数只能用于数值型的IP地址上,它们不会用DNS做域名解析,所以你传入“www.chanmufeng.com”这样的域名是没有用的。
关于域名查询,我们将会使用getaddrinfo()
函数,之前的文章提过一嘴,后文将会详细讲述,敬请期待。
5. 从IPv4迁移到IPv6
未来一定属于IPv6,但可能还不是现在。
虽然嘴上嚷嚷着IPv4不够用了,但是不管国内还是国外,IPv6始终没有预想中的那么普及。
图中颜色越深的地区,表示其 IPv6 部署程度越高,相应的 IPv6 部署率数值越大。所谓的部署率是根据各个国家地区的网络(IPv6 Prefix/Transit IPv6 AS),IPv6 网站及 IPv6 用户等数据按照一定权值并计算得出的。
看起来全球大部分地区都是绿的,但是就全球的IPv6覆盖率而言,还达不到40%。
但是总归需要对未来做出一点准备嘛,所以本文用12个步骤教你如何在socket编程中从IPv4迁移到IPv6。
首先,尝试使用
getaddrinfo()
来获取struct sockaddr
的信息,不要再手动填充这个数据结构了。这样就可以屏蔽IP的版本影响,省去后续很多麻烦;找出所有对IP版本硬编码的代码,试着把它们封装起来;
将
AF_INET
修改为AF_INET6
;将
PF_INET
修改为PF_INET6
;将
INADDR_ANY
修改为in6addr_any
,给你个例子:struct sockaddr_in sa; struct sockaddr_in6 sa6; sa.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 使用IPv4 sa6.sin6_addr = in6addr_any; // 使用IPv6
使用
struct sockaddr_in6
代替struct sockaddr_in
,千万要注意,“6”可不要乱加哦,如果你忘记那些字段有“6”了,参考之前讲过的struct
。比如,压根儿不存在sin6_zero
这个字段;使用
struct in6_addr
代替struct in_addr
,关于“6”的细节,参考第6条;使用
inet_pton()
代替inet_aton()
以及inet_addr()
;使用
inet_ntop()
,不要使用inet_ntoa()
;使用更高级的
getaddrinfo()
代替gethostbyname()
了;用更高级的
getnameinfo()
代替gethostbyaddr()
(虽然gethostbyaddr
在IPv6中也能正常使用);不要用
INADDR_BROADCAST
了,请使用IPv6 multicast
來代替。
以上!
6. socket编程相关函数
这一章,我们将走进系统调用(System Call),这些系统调用允许我们访问Linux设备或其他任何支持Socket API设备(比如BSD、Windows、Linux、Mac等)的网络功能。当你调用某个系统调用时,内核将接管一切,自动为你处理接下来的一切任务。
多数人觉得网络编程很难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调用什么函数,这个问题在man手册里是找不到解决方案的。为了带大家走出困境,接下来我就按照一般的调用顺序来给大家讲解每一个系统调用,你在写程序的时候就按照这个顺序调用就行了。
要想看懂接下来散落各处的代码片段,你需要备点牛奶和饼干了,还多少需要备点决心和勇气,然后你就能将socket编程玩儿得风生水起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得了Jon Postel真传呢!
Jon Postel是互联网的巨擘,他的发明作品包括但不限于
SMTP协议
、FTP协议
、UDP协议
。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洁,很多代码片段并没有包含必要的错误检查。比如文章会始终假设getaddrinfo()
会调用成功。在编写生产环境代码时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
6.1. getaddrinfo()—准备开始!
这是socket编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函数,它有非常多的参数,但是别害怕,用起来其实非常简单。这个函数的作用是帮你设置之后需要的struct。
稍微提一嘴它的历史:它的前身是用来做DNS查询的gethostbyname()
,当时还需要你手动把数据设置到struct sockaddr_in
中呢。谢天谢地,现在不用了。
使用getaddrinfo()
可以帮助你写出兼容IPv4和IPv6的代码,甚至在帮你进行DNS查询和service name查询之后,还会自动将你需要的信息填充到struct
中,咱就说多牛!
看一眼长啥样先。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db.h>
int getaddrinfo(const char *node, // e.g. "www.example.com" or IP
const char *service, // e.g. "http" or port number
const struct addrinfo *hints,
struct addrinfo **res);
你传给它3个参数(其实是4个,但是第4个只是个声明的变量而已),它给你返回一个指向链表的指针res
。
其中,node
参数是你想进行连接的服务器的域名,或者IP地址。
service
参数可以是个端口号,比如“80
”,或者是一个特定服务的名称,比如“http
”、“ftp
”、“telnet
”、“smtp
” 等。
最后,hints
参数指向了一个需要你设置相关参数的struct addrinfo
。
常用端口号以及服务名可以参见 The IANA Port List或者Unix设备上的
/etc/services
文件
接下来给一个服务端程序监听本机IP地址和3490
端口的例子。需要注意的是,代码示例中并没有做监听(listen)和任何网络设置的工作,只是简单设置了之后会用到数据结构而已。
int status;
struct addrinfo hints;
struct addrinfo *servinfo; // will point to the results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 make sure the struct is empty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 don't care IPv4 or IPv6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 TCP stream sockets
hints.ai_flags = AI_PASSIVE; // fill in my IP for me
if ((status = getaddrinfo(NULL, "3490", &hints, &servinfo)) != 0) {
fprintf(stderr, "getaddrinfo error: %s\n", gai_strerror(status));
exit(1);
}
// servinfo 现在指向了包含1个或多个addrinfo结构的链表
// ... do everything until you don't need servinfo anymore ....
freeaddrinfo(servinfo); // free the linked-list
注意,我将ai_family
设置成了AF_UNSPEC
,也就意味着我压根不在意我们用IPv4还是IPv6。如果你想精确指定IPv4或者IPv6的话请使用AF_INET
或AF_INET6
。
你可能注意到了,我把ai_flags
设置为了AI_PASSIVE
,意思是告诉getaddrinfo()
函数把我本机的IP设置到servinfo
中,这样我就不用将getaddrinfo()
的第一个参数(如果忘了是啥意思,看看上文)硬编码了,直接设置成NULL
就行了。
然后我们就调用getaddrinfo()
了。如果函数报错(返回值不为0),我们会使用gai_strerror()
函数将错误打印出来。如果程序正常运行,那么servinfo
最终就会指向一个由struct addrinfo
链接形成的链表,链表中每一个元素都会包含一个我们之后会用到的struct sockaddr
。
最后,getaddrinfo()
会在堆内存中创建servinfo
指向的链表,使用完之后一定要使用freeaddrinfo()
进行内存释放。
再给一个客户端代码的例子,我们假设客户端想连接到域名为“www.chanmufeng.com”,端口为3490
的服务器。再次强调,代码片段中省略了实际进行链接的部分,只是简单设置了之后会用到数据结构而已。
int status;
struct addrinfo hints;
struct addrinfo *servinfo; // will point to the results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 make sure the struct is empty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 don't care IPv4 or IPv6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 TCP stream sockets
// get ready to connect
status = getaddrinfo("www.chanmufeng.com", "3490", &hints, &servinfo);
// servinfo now points to a linked list of 1 or more struct addrinfos
// etc.
这段代码比server端的代码还简单,就不过多解释了。
接着我们综合使用一下我们学过的知识,写一段稍微长一丢丢的demo,这个demo的作用是打印你在命令行上指定的任何主机的IP地址。
/*
** showip.c -- show IP addresses for a host given on the command line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db.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truct addrinfo hints, *res, *p;
int status;
char ipstr[INET6_ADDRSTRLEN];
if (argc != 2) {
fprintf(stderr,"usage: showip hostname\n");
return 1;
}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 AF_INET or AF_INET6 to force version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if ((status = getaddrinfo(argv[1], NULL, &hints, &res)) != 0) {
fprintf(stderr, "getaddrinfo: %s\n", gai_strerror(status));
return 2;
}
printf("IP addresses for %s:\n\n", argv[1]);
for(p = res;p != NULL; p = p->ai_next) {
void *addr;
char *ipver;
// get the pointer to the address itself,
// different fields in IPv4 and IPv6:
if (p->ai_family == AF_INET) { // IPv4
struct sockaddr_in *ipv4 = (struct sockaddr_in *)p->ai_addr;
addr = &(ipv4->sin_addr);
ipver = "IPv4";
} else { // IPv6
struct sockaddr_in6 *ipv6 = (struct sockaddr_in6 *)p->ai_addr;
addr = &(ipv6->sin6_addr);
ipver = "IPv6";
}
// convert the IP to a string and print it:
inet_ntop(p->ai_family, addr, ipstr, sizeof ipstr);
printf(" %s: %s\n", ipver, ipstr);
}
freeaddrinfo(res); // free the linked list
return 0;
}
程序使用你在命令行中输入的参数来调用getaddrinfo()
,然后我们就得到了res
指向的链表,遍历链表每个节点我们就能得到全部的IP信息。
运行方式如下:
$ showip www.example.net
IP addresses for www.example.net:
IPv4: 192.0.2.88
$ showip ipv6.example.com
IP addresses for ipv6.example.com:
IPv4: 192.0.2.101
IPv6: 2001:db8:8c00:22::171
现在一切尽在我们掌握之中了,我们可以将getaddrinfo()
自动为我们填充好的数据传递给其他的socket函数,这就是把getaddrinfo()
函数放在第一位进行介绍的原因了。
更多socket系统调用,请期待下篇。
6.2. socket()—拿到套接字描述符!
现在来详细介绍一下socket()
这个系统调用。
先看一些用法和参数: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可是这个函数的参数是干什么的呢?刚开始用这个函数可能会一脸懵,别怕,我慢慢介绍。
函数参数是用来指定你想要的socket类型(IPv4还是IPv6,数据流(stream)还是数据报(datagram),TCP
还是UDP
)。
domain
参数指的是协议族,你可以设置为PF_INET
或者PF_INET6
,也可以是下表(只列举了一部分)中的某个常值。
family | 说明 |
---|---|
AF_INET | IPv4协议 |
AF_INET6 | IPv6协议 |
AF_LOCAL | Unix域协议 |
AF_ROUTE | 路由套接字 |
AF_KEY | 密钥套接字 |
type
表示socket的类型,可以是下表中的某个常值。
type | 说明 |
---|---|
SOCK_STREAM | 字节流socket |
SOCK_DGRAM | 数据报socket |
SOCK_SEQPACKET | 有序分组socket |
SOCK_RAW | 原始socket |
至于protocol
,你可以简单地将protocol
设置为0
,会自动选择domain
和type
字段组合的系统默认值。当然喽,如果你想亲力亲为,你也可以调用 getprotobyname()
来查找你想要的协议,参数可以是“tcp
”、“udp
”等,还可以直接使用下表中的常值。
protocol | 说明 |
---|---|
IPPROTO_TCP | TCP传输协议 |
IPPROTO_UDP | UDP传输协议 |
IPPROTO_SCTP | SCTP传输协议 |
可能你已经注意到了,domain
字段的候选值中既有AF_INET
又有PF_INET
,AF_XXX
和 PF_XXX
有什么区别呢?
AF_
前缀表示地址族(AF
表示Address Family
),PF_
前缀表示协议族(PF
表示Protocol Family
)。你可能发现有些资料的socket()
第一个参数使用AF_XXX
,有些资料却使用PF_XXX
,这确实有点让人头疼。
追根溯源,这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很久很久之前,人们设想单个协议族可以支持多个地址族,但是这个想法就从来没有实现过。而且<sys/socket.h>
这个头文件中为某个给定协议定义的PF_
值总是和此协议的AF_
值相等,这就直接造成了AF_
和PF_
滥用的乱象。
相比PF_XXX
,很多程序员更喜欢将AF_XXX
作为第一个参数传入socket,甚至包括《Unix网络编程》的作者Stevens也在书中直接用AF_XXX
作为参数(这其实只是作者想与大部分代码保持一致罢了,算是一种妥协)。但大多数人做的未必就是对的。
我们最推崇的一种做法是遵守POSIX规范,将socket()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设置为PF_
值,而在struct sockaddr_in
结构中使用AF_
。
说这么多已经够用了。结合之前讲过的getaddrinfo()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getaddrinfo()
调用得到结果直接喂给socket()
,像这样:
int s;
struct addrinfo hints, *res;
// do the lookup
// [pretend we already filled out the "hints" struct]
getaddrinfo("www.example.com", "http", &hints, &res);
// again, you should do error-checking on getaddrinfo(), and walk
// the "res" linked list looking for valid entries instead of just
// assuming the first one is good (like many of these examples do).
// See the section on client/server for real examples.
s = socket(res->ai_family, res->ai_socktype, res->ai_protocol);
socket()
函数在返回成功时会返回一个套接字描述符(socket descriptor),它是一个非负整数,在后续的其他函数调用中,我们将使用它来表示这个socket。
如果发生错误,socket()
会返回-1
,此时errno
这个全局变量会被设置为该错误的值。
只要一个Unix函数发生错误,Unix的全局变量
errno
就会被设置为一个指明该错误类型的某个正数,而函数本身通常返回-1
。下面展示了
<sys/errno.h>
头文件中定义的errno
的部分候选值:... /* * Error codes */ #define EPERM 1 /* Operation not permitted */ #define ENOENT 2 /*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define ESRCH 3 /* No such process */ #define EINTR 4 /* Interrupted system call */ #define EIO 5 /* Input/output error */ #define ENXIO 6 /* Device not configured */ #define E2BIG 7 /* Argument list too long */ #define ENOEXEC 8 /* Exec format error */ #define EBADF 9 /* Bad file descriptor */ #define ECHILD 10 /* No child processes */ #define EDEADLK 11 /* Resource deadlock avoided */ /* 11 was EAGAIN */ #define ENOMEM 12 /* Cannot allocate memory */ #define EACCES 13 /* Permission denied */ #define EFAULT 14 /* Bad address */ ...
6.3. bind()—我在监听哪个端口?
当你创建了socket之后,你会想要把这个socket和你本机上的某个端口号(port)进行关联。
端口号是内核用来确认将收到的数据包交给哪个具体进程的socket descriptor
的依据。
通常在写服务端程序的时候我们才需要进行关联,客户端程序不需要我们手动绑定端口,直接
connect()
就好了。
来看看端口号具体是怎么绑定的吧: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t bind(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my_addr, int addrlen);
sockfd
是socket()
返回的一个socket file descriptor
;my_addr
是一个指向包含了你的端口号和IP地址信息的struct sockaddr
指针;addrlen
是以字节为单位的地址长度。
接下来,我们给出一个例子,它将socket和我本机的3490
端口进行绑定:
struct addrinfo hints, *res;
int sockfd;
// first, load up address structs with getaddrinfo():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 use IPv4 or IPv6, whichever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hints.ai_flags = AI_PASSIVE; // fill in my IP for me
getaddrinfo(NULL, "3490", &hints, &res);
// make a socket:
sockfd = socket(res->ai_family, res->ai_socktype, res->ai_protocol);
// bind it to the port we passed in to getaddrinfo():
bind(sockfd, res->ai_addr, res->ai_addrlen);
通过使用AI_PASSIVE
标识,程序会自动绑定它所在的程序的IP。如果你想精确绑定到本机的某一个IP地址,你就不能用AI_PASSIVE
了,而且你还得把getaddrinfo()
的第一个参数从NULL
改为你想绑定的那个IP地址。
bind()
和其他系统调用一样,发生错误的时候返回-1
,并且会设置全局变量errno
的值。
很多老代码都会在调用bind()
之前手动封装 struct sockaddr_in
。当然,这里绑定的肯定是IPv4的地址,如果你想使用IPv6,你照样可以手动封装struct sockaddr_in6
,但是极力不推荐你这么做。你还是应该老老实实用 getaddrinfo()
,这样更优雅、更简单。
给你看看老代码长什么样子吧:
// !!! THIS IS THE OLD WAY !!!
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_in my_addr;
sockfd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my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my_addr.sin_port = htons(MYPORT); // short, network byte order
my_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0.12.110.57");
memset(my_addr.sin_zero, '\0', sizeof my_addr.sin_zero);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 *)&my_addr, sizeof my_addr);
上面这个代码中,你依然可以把my_addr.sin_addr.s_addr
设置为 INADDR_ANY
,它的作用上文提到的AI_PASSIVE
一样,都会让代码自动绑定到本机IP。 INADDR_ANY
的IPv6版本是一个全局变量,叫in6addr_any
,这个变量会被指定给你的 struct sockaddr_in6
的sin6_addr
字段。
你也可以使用
IN6ADDR_ANY_INIT
这个宏来初始化变量
调用bind()
时有一件事需要你特别注意:不要使用1024
以下的端口号,因为这些端口号是被保留使用的,除非你是超级管理员。除了1024
以下的,1025~65535
之间的随便用(其他程序占用的除外)。
有时候,你明明重新运行了你的服务端程序,但是bind()
报错了,提示你“Address already in use”。这是为什么?理论上重启之后端口就会被释放啊!好吧,这是因为有一些连接到socket的连接还悬在内核中,就是它们占用了这个端口号。你可以等一分钟左右让它们自行消失,或者在你的代码加这么几行:
int yes=1;
//char yes='1'; // Solaris people use this
// lose the pesky "Address already in use" error message
if (setsockopt(listener,SOL_SOCKET,SO_REUSEADDR,&yes,sizeof yes) == -1) {
perror("setsockopt");
exit(1);
}
这样就不会再出现端口被占用的问题了。
6.4. connect()—嘿,你好啊!
客户端就是用connect()
函数来建立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的。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t connect(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int addrlen);
sockfd
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是由socket()
函数返回的套接字描述符,serv_addr
是一个执行套接字地址结构 struct sockaddr
的指针, struct sockaddr
中存储了目标IP地址和端口号信息,addrlen
是serv_addr
指向的struct sockaddr
大小。
再次强调一下 getaddrinfo()
的妙处,所有你需要的连接信息都可以从这个函数的返回结果中获取。
客户端在调用connect()
之前不必非得调用bind()
函数,因为如果有必要,内核会确定源IP地址,并选择一个临时端口号作为源端口。
举一个使用connect()
连接到"www.chanmufeng.com" 的3490
端口的例子:
struct addrinfo hints, *res;
int sockfd;
// first, load up address structs with getaddrinfo():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getaddrinfo("www.example.com", "3490", &hints, &res);
// make a socket:
sockfd = socket(res->ai_family, res->ai_socktype, res->ai_protocol);
// connect!
connect(sockfd, res->ai_addr, res->ai_addrlen);
和上一节讲的bind()
一样,有些老代码在调用connect()
之前会手动封装 struct sockaddr_in
,然后传给connect()
作为参数。你现在仍然可以这么做,但是没必要!
如果你使用的是TCP套接字,调用connect
函数会触发TCP的三次握手过程,而且仅在连接成功或者失败时才会返回,失败返回-1
,并且会设置全局变量errno
的值。
6.5. listen()—会有人联系我吗?
之前讲的函数服务端和客户端都可以使用,让我们换换口味,这次讲一个仅用于服务端的函数,不仅如此,它还只能用于TCP服务端。
身为服务端,肯定是需要等待随时可能到来的客户端连接,并采用某种方式处理连接。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两步:先调用listen()
,然后调用accept()
(这是下一小节的内容)。
listen
的调用非常简单,如下:
#include <sys/sock.h>
int listen(int sockfd, int backlog);
虽然只有两个参数,但是其中有一些细节值得玩味。
sockfd
就是通过socket()
返回的一个普通socket file descriptor
而已,系统默认这个socket只是一个等待进行主动连接的客户端socket。而listen
函数会把这个客户端socket转换为服务端socket,告诉内核需要接受指向该socket的连接请求,并且该socket的TCP状态从CLOSED
转换为LISTEN
。
backlog
参数表示内核应该为该套接字排队的最大连接个数。这是啥意思?所有客户端与该socket建立的连接都会在一个队列中排队等待,直到你accept()
(见下节)它们,这个参数就表示最多有多少个连接有资格排队。大多数系统将这个值预设为20,你可以初始化为5或者10。
还有老生常谈的,listen()
在错误的时候会返回 -1
,并设置 errno
。
联系之前讲过的3个系统调用,创建服务端代码需要调用的函数依次为:
getaddrinfo();
socket();
bind();
listen();
/* accept() 将被写在这里 */
我只是列出了函数的调用顺序而已,这几个步骤都比较简单,稍微需要点处理技巧的是下一节的accept()
。
6.6. accept()—感谢呼叫3490端口
系好安全带,accept()
之旅开始了。
一个远程用户试图调用connect()
来连接到你使用listen()
进行监听的端口上,这个连接会被放到队列中等着被你accept()
。这句话要是你看不懂你需要回去看看前文哦。
然后你调用accept()
,从队列中取出一个等候已久的连接,accept()
会返回给你一个专属于这个连接的一个全新的socket file descriptor
!
没错,你现在有2个socket file descriptor
了!原来的socket file descriptor
仍在处于被listen()
的状态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而你刚刚得到的socket file descriptor
则是准备给send()
和recv()
使用的,通过这俩函数,就可以实现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了。
accept()
使用如下: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t accept(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sockfd
就是正在被listen()
的那个socket descriptor
,这个没啥难度。
addr
就是一个指向 struct sockaddr_storage
的指针,这里边会自动保存客户端的一些信息,你能从中得知客户端是从哪个IP、哪个端口对你发起的连接。
addrlen
是一个整数变量,你应该在将它的地址传给accept()
之前,把它设置为 sizeof(struct sockaddr_storage)
。accept()
保存在addr
指向的对象中的数据大小只会小于等于addrlen
,如果小于的话,accept()
会通过改变addrlen
的值来告诉你,所以你应该知道为什么这个字段是个指针变量了吧。
猜猜我要说啥,一句我快说吐了的话。accept()
在错误的时候会返回 -1
,并设置 errno
。
和之前一样,show you the code可能会更好吸收,看一段代码: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db.h>
#define MYPORT "3490" // the port users will be connecting to
#define BACKLOG 10 // how many pending connections queue will hold
int main(void)
{
struct sockaddr_storage their_addr;
socklen_t addr_size;
struct addrinfo hints, *res;
int sockfd, new_fd;
// !! don't forget your error checking for these calls !!
// first, load up address structs with getaddrinfo():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 use IPv4 or IPv6, whichever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hints.ai_flags = AI_PASSIVE; // fill in my IP for me
getaddrinfo(NULL, MYPORT, &hints, &res);
// make a socket, bind it, and listen on it:
sockfd = socket(res->ai_family, res->ai_socktype, res->ai_protocol);
bind(sockfd, res->ai_addr, res->ai_addrlen);
listen(sockfd, BACKLOG);
// now accept an incoming connection:
addr_size = sizeof their_addr;
new_fd = accept(sockfd, (struct sockaddr *)&their_addr, &addr_size);
// ready to communicate on socket descriptor new_fd!
.
.
.
接下来我们就会用得到的new_fd
这个socket descriptor
进行send()
和recv()
。
如果你只是想获取这一个连接,你可以使用close()
来关闭处于LISTEN
状态的sockfd
,这样就可以避免有更多的客户端连接到3490
这个端口上了。
6.7. send() and recv()—跟我唠唠吧,宝儿!
send()
和recv()
两个函数是服务端和客户端通过stream socket
或者是connected datagram socket
用来通信的。如果你想使用常规的unconnected datagram socket
,你需要参考下文的sendto()
和recvfrom()
一节了。
send()
的声明长这样儿:
int send(int sockfd, const void *msg, int len, int flags);
sockfd
是一个你想发送数据过去的socket descriptor
,这个socket descriptor
可能是socket()
返回的,也可能是通过accept()
得到的。
msg
是指向发想发送的数据的指针,len
是数据的字节长度。至于flags
,你就直接设置成0
就完了(更多的细节参见后文的send()
手册,PS:还没翻译到那里)。
上例子:
char *msg = "Hello World!";
int len, bytes_sent;
.
.
.
len = strlen(msg);
bytes_sent = send(sockfd, msg, len, 0);
.
.
.
send()
的返回值表示实际发送数据的字节数,这个数可能比你设置的想发送的数据长度len
要小。事情就是这么奇怪,明明你想让函数发送所有的数据,它却做不到,它只能尽力把能发送的数据都发送出去,但是它不会自动发送剩下的数据。
因此,如果send()
返回的值小于len
的话,就需要由你来决定是不是要发送剩下的数据了。也并非每次都这样,如果数据包很小(小于1K
或更小),send()
可能会一下子把所有数据都发出去。
再强调一遍,send()
异常的话会返回-1
,并且修改errno
这个全局变量。
recv()
这个函数在很多方面和send()
类似:
int recv(int sockfd, void *buf, int len, int flags);
sockfd
是你想从中读取数据的socket descriptor
,buf
是存储你读取的数据的缓冲区,len
是缓冲区的最大长度,flags
还是直接设置成0
就行(更多的细节参见之后的recv()
手册,PS:还没翻译到那里)。
recv()
的返回值表示实际读到缓冲区的字节数,异常的话会返回-1
,并且修改errno
这个全局变量。
注意!recv()
的返回值可以是0
,是0
意味着对面关闭了与你的连接,返回0
是为了让你知道这回事儿。
到这就结束了,很简单对吧。你现在可以通过stream socket
进行往返数据处理了。
恭喜你,正式成为一名UNIX网络编程设计师!
6.8. sendto() and recvfrom()—用DGRAM风格跟我说话
datagram socket
在发送数据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和对方的连接,但是在发送数据之前我们起码得把目的地址给准备好。
看一下sendto()
这个函数:
int sendto(int sockfd, const void *msg, int len, unsigned int flags,
const struct sockaddr *to, socklen_t tolen);
除了后边两个参数,剩下的参数和send()
函数基本保持一致,就不再介绍了。
to
是一个指向 struct sockaddr
(也可能是被强制类型转换成的 struct sockaddr_in
、 struct sockaddr_in6
或者 struct sockaddr_storage
结构 )的指针,这个struct中包含了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tolen
是一个int
变量,可以简单地设置为sizeof *to
或sizeof(struct sockaddr_storage)
。
想得到包含目的地址的这个数据结构,你需要通过调用 getaddrinfo()
或者下文的 recvfrom()
,你也可以手动封装。
类似send()
,sendto()
的返回值表示的也是实际发送字节数,而且这个数可能比你想发送的大小要小。执行异常就返回-1
。
recvfrom()
和recv()
差不多,recvfrom()
语法如下:
int recvfrom(int sockfd, void *buf, int len, unsigned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from, int *fromlen);
你看,是不是除了最后两个参数之外其他差不多啊。from
是一个指向本地的struct sockaddr_storage
结构的指针,其中保存了数据包来源主机的IP地址和端口。fromlen
是一个整数类型指针,这个整数应该被初始化为 sizeof *from
或者 sizeof(struct sockaddr_storage)
。recvfrom()
函数调用完成之后,fromlen
保存的是实际存储在from
结构中的地址长度。
recvfrom()
的返回值表示实际读取到的数据字节数,异常返回-1
,并设置errno
值。
有个问题啊,为什么我上文说from
是一个指向struct sockaddr_storage
的结构啊,为什么不是 struct sockaddr_in
?因为我们不想在IPv4或者IPv6一棵树上吊死,而sockaddr_storage
有足够的存储空间让我们来自由选择IPv4还是IPv6地址。
你可能又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把 struct sockaddr
设计的足够容纳任何地址呢,这样不就不用来回强转了嘛。这都是历史原因了,当时也没想到IPv4的地址不够用,所以只能新设计一个struct sockaddr_storage
了。
谨记,如果你对datagram socket
使用connect()
,你可以直接使用send()
和recv()
。socket
本身仍然是datagram socket
,并且协议用的也是UDP
,只不过socket
接口会自动帮你添加目的和来源信息。
6.9. close() and shutdown()—滚犊子!
当你玩儿够了send()
和recv()
,你可能想关闭你的socket descriptor
连接了,这个操作很简单,只需要调用close()
函数就可以了:
close(sockfd)
这将避免sockfd
进行更多的读写操作,任何想要对这个socket
进行读写的操作都会报错。
如果你想对socket
关闭的姿势多一点控制,那你应该使用的是shutdown()
函数,它允许选择性地切断单向连接或者双向连接(这一点和close()
一样)。语法如下:
int shutdown(int sockfd, int how);
sockfd
表示你想关闭的socket file descriptor
,how
的参数以及含义见下表:
how的值 | 含义 |
---|---|
0 | 禁止接收数据 |
1 | 禁止发送数据 |
2 | 禁止接收、发送数据(和close() 相同) |
shutdown()
成功时返回0
,失败时返回-1
,并且设置全局变量errno
。
如果你在unconnected datagram socket
上使用shutdown()
,它只会单纯地让socket
无法继续进行send()
和recv()
调用。如果你想让shutdown()
发挥原本的作用,那么你应该把它用在使用了connect()
函数的datagram socket
身上。
需要强调的是,shutdown()
并不会实际关闭file descriptor
,只是改变了可用状态而已。想要真正释放file descriptor
,你还是得调用close()
。
没了。
「对了,如果你用的是Windows
和Winsock
,你需要用的是closesocket()
,而不是close()
,谨记!」
6.10. getpeername()—你哪位?
这个函数有点简单。
简单到我都不想单独把它列出来,但是我还是列出来了。
getpeername()
会告诉你另一端连接的stream socket
是谁。语法如下:
#include <sys/socket.h>
int getpeername(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 int *addrlen);
sockfd
是一个已连接的stream socket
;addr
是一个指向struct sockaddr
(或者 struct sockaddr_in
) 结构的指针,结构中存储了连接的另一头儿的信息;addrlen
是一个int
型指针,这个int变量应该被初始化为 sizeof *addr
或者 sizeof(struct sockaddr)
。
函数异常时会返回-1
,并且设置全局变量errno
。
一旦你获取了对面的地址,你就可以使用 inet_ntop()
, getnameinfo()
, 或者 gethostbyaddr()
打印出来或者获取更多信息(但是别妄想能获取到别人的登录名哦~)。
6.11. gethostname()—我是谁?
这货比 getpeername()
还简单。
gethostname()
会返回程序所有的主机名称,这个主机名称可以继续用在 gethostbyname()
中来确定主机的IP地址。
还能玩得更花一点儿吗?
当然有,不过这就和socket编程关系不大了,还是简单介绍一下使用方法吧:
#include <unistd.h>
int gethostname(char *hostname, size_t size);
参数很简单:hostname
是一个字符指针,将存储返回的主机名称(hostname);size
是返回的主机名称的字节长度。
函数在执行成功是返回0
,错误时返回-1
,并一样会设置errno
。
7. Client-Server基础
宝儿,你得承认,这是个Client-Server
的世界。
网络上几乎所有的内容本质上都是Client进程与`erver进程之间的会话,反之亦然。
拿telnet举个例子。当你使用telnet
(Client端)连接上远程主机的23
端口,远程主机上监听该端口的程序(叫telnetd
,就是telnet
的Server端)就动了起来。它会处理到来的telnet
连接,并为你设置好登陆提示信息等。
上图很形象地表达了Client和Server之间的信息交互。
需要注意的是,Client-Server
这一组搭档可以使用 SOCK_STREAM
、 SOCK_DGRAM
或其他任何协议(只要双方使用的协议一致即可)。
telnet
/telnetd
, ftp
/ftpd
, 以及 Firefox
/Apache
等都是Client-Server
模式非常好的范例。比如,每次你使用ftp
的时候,在远程都会一个ftpd
程序为你服务。
通常情况下,一台主机只会有一个Server程序(这里指的是处理同一功能的服务端),该程序会使用fork()
来处理多个Client。基本的流程是这样的:Server会等待客户端连接,然后accept()
该连接,再fork()
出一个子进程来处理该连接。
这就是我们下一节的Server端程序做的事情。
7.1. 一个简单的stream server
这个Server端程序做的工作就是把 “Hello, world!
”字符串通过stream connection
发送给Client。
你如果要测试这个Server程序,你需要在一起命令行窗口中运行这个Server程序,然后在另一个命令行窗口中运行以下命令:
$ telnet remotehostname 3490
remotehostname
指的是运行程序的主机名,也可以是一个IP地址。
Server端程序来喽:
/*
** server.c -- a stream socket server demo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netdb.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wait.h>
#include <signal.h>
#define PORT "3490" // the port users will be connecting to
#define BACKLOG 10 // how many pending connections queue will hold
void sigchld_handler(int s)
{
// waitpid() might overwrite errno, so we save and restore it:
int saved_errno = errno;
while(waitpid(-1, NULL, WNOHANG) > 0);
errno = saved_errno;
}
// get sockaddr, IPv4 or IPv6:
void *get_in_addr(struct sockaddr *sa)
{
if (sa->sa_family == AF_INET) {
return &(((struct sockaddr_in*)sa)->sin_addr);
}
return &(((struct sockaddr_in6*)sa)->sin6_addr);
}
int main(void)
{
int sockfd, new_fd; // listen on sock_fd, new connection on new_fd
struct addrinfo hints, *servinfo, *p;
struct sockaddr_storage their_addr; // connector's address information
socklen_t sin_size;
struct sigaction sa;
int yes=1;
char s[INET6_ADDRSTRLEN];
int rv;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hints.ai_flags = AI_PASSIVE; // use my IP
if ((rv = getaddrinfo(NULL, PORT, &hints, &servinfo)) != 0) {
fprintf(stderr, "getaddrinfo: %s\n", gai_strerror(rv));
return 1;
}
// loop through all the results and bind to the first we can
for(p = servinfo; p != NULL; p = p->ai_next) {
if ((sockfd = socket(p->ai_family, p->ai_socktype,
p->ai_protocol)) == -1) {
perror("server: socket");
continue;
}
if (setsockopt(sockfd, SOL_SOCKET, SO_REUSEADDR, &yes,
sizeof(int)) == -1) {
perror("setsockopt");
exit(1);
}
if (bind(sockfd, p->ai_addr, p->ai_addrlen) == -1) {
close(sockfd);
perror("server: bind");
continue;
}
break;
}
freeaddrinfo(servinfo); // all done with this structure
if (p == NULL) {
fprintf(stderr, "server: failed to bind\n");
exit(1);
}
if (listen(sockfd, BACKLOG) == -1) {
perror("listen");
exit(1);
}
sa.sa_handler = sigchld_handler; // reap all dead processes
sigemptyset(&sa.sa_mask);
sa.sa_flags = SA_RESTART;
if (sigaction(SIGCHLD, &sa, NULL) == -1) {
perror("sigaction");
exit(1);
}
printf("server: waiting for connections...\n");
while(1) { // main accept() loop
sin_size = sizeof their_addr;
new_fd = accept(sockfd, (struct sockaddr *)&their_addr, &sin_size);
if (new_fd == -1) {
perror("accept");
continue;
}
inet_ntop(their_addr.ss_family,
get_in_addr((struct sockaddr *)&their_addr),
s, sizeof s);
printf("server: got connection from %s\n", s);
if (!fork()) { // this is the child process
close(sockfd); // child doesn't need the listener
if (send(new_fd, "Hello, world!", 13, 0) == -1)
perror("send");
close(new_fd);
exit(0);
}
close(new_fd); // parent doesn't need this
}
return 0;
}
为了让代码看来起更清晰(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我把所有代码都放在了一个main()
函数中。如果你想把它分成多个更小的函数,尽管分就好了。
另外,你可能对 sigaction()
这个函数有点陌生,这个函数是用来处理僵尸进程(zombie processes)的。
你可以使用下节讲到的Client端代码来获取这个程序发送的消息。
7.2. 一个简单的stream client
Client代码比Server代码还要简单。
这段代码的功能就是连接你在命令行中指定的主机上的3490
端口,获取Server端发送的数据。
上代码:
/*
** client.c -- a stream socket client demo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netdb.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arpa/inet.h>
#define PORT "3490" // the port client will be connecting to
#define MAXDATASIZE 100 // max number of bytes we can get at once
// get sockaddr, IPv4 or IPv6:
void *get_in_addr(struct sockaddr *sa)
{
if (sa->sa_family == AF_INET) {
return &(((struct sockaddr_in*)sa)->sin_addr);
}
return &(((struct sockaddr_in6*)sa)->sin6_addr);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fd, numbytes;
char buf[MAXDATASIZE];
struct addrinfo hints, *servinfo, *p;
int rv;
char s[INET6_ADDRSTRLEN];
if (argc != 2) {
fprintf(stderr,"usage: client hostname\n");
exit(1);
}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if ((rv = getaddrinfo(argv[1], PORT, &hints, &servinfo)) != 0) {
fprintf(stderr, "getaddrinfo: %s\n", gai_strerror(rv));
return 1;
}
// loop through all the results and connect to the first we can
for(p = servinfo; p != NULL; p = p->ai_next) {
if ((sockfd = socket(p->ai_family, p->ai_socktype,
p->ai_protocol)) == -1) {
perror("client: socket");
continue;
}
if (connect(sockfd, p->ai_addr, p->ai_addrlen) == -1) {
close(sockfd);
perror("client: connect");
continue;
}
break;
}
if (p == NULL) {
fprintf(stderr, "client: failed to connect\n");
return 2;
}
inet_ntop(p->ai_family, get_in_addr((struct sockaddr *)p->ai_addr),
s, sizeof s);
printf("client: connecting to %s\n", s);
freeaddrinfo(servinfo); // all done with this structure
if ((numbytes = recv(sockfd, buf, MAXDATASIZE-1, 0)) == -1) {
perror("recv");
exit(1);
}
buf[numbytes] = '\0';
printf("client: received '%s'\n",buf);
close(sockfd);
return 0;
}
运行Client程序之前,你需要先运行Server程序,否则的话你可能会收到 “Connection refused” 的错误提示。
7.3. Datagram Sockets
UDP datagram socket
的基础我们在sendto()
和recvfrom()
那一节的已经讲过了。本节,我将给出两段程序: talker.c
和 listener.c
。
listener.c
运行在主机上一直等待着去往4950
端口的数据包。talker
将用户在命令行输入的数据从指定的主机发往4950
端口。
因为datagram sockets
是无连接的,因此只需要把数据包通过以太网发送出去就行,甭管成功失败。
此外,程序中我们令Client和Server都使用IPv6。这样以来就避免了Server段使用IPv6,而Client使用IPv4导致数据不会被接收的这种情况。
实际上,在使用
TCP stream sockets
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能会碰到地址族不匹配的情况,但是由于我们会使用connect()
函数,如果因为地址族的问题导致connect()
报错,就等于显式提醒我们需要换另一个地址族了。
下面给出 listener.c
的代码:
/*
** listener.c -- a datagram sockets "server" demo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netdb.h>
#define MYPORT "4950" // the port users will be connecting to
#define MAXBUFLEN 100
// get sockaddr, IPv4 or IPv6:
void *get_in_addr(struct sockaddr *sa)
{
if (sa->sa_family == AF_INET) {
return &(((struct sockaddr_in*)sa)->sin_addr);
}
return &(((struct sockaddr_in6*)sa)->sin6_addr);
}
int main(void)
{
int sockfd;
struct addrinfo hints, *servinfo, *p;
int rv;
int numbytes;
struct sockaddr_storage their_addr;
char buf[MAXBUFLEN];
socklen_t addr_len;
char s[INET6_ADDRSTRLEN];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INET6; // set to AF_INET to use IPv4
hints.ai_socktype = SOCK_DGRAM;
hints.ai_flags = AI_PASSIVE; // use my IP
if ((rv = getaddrinfo(NULL, MYPORT, &hints, &servinfo)) != 0) {
fprintf(stderr, "getaddrinfo: %s\n", gai_strerror(rv));
return 1;
}
// loop through all the results and bind to the first we can
for(p = servinfo; p != NULL; p = p->ai_next) {
if ((sockfd = socket(p->ai_family, p->ai_socktype,
p->ai_protocol)) == -1) {
perror("listener: socket");
continue;
}
if (bind(sockfd, p->ai_addr, p->ai_addrlen) == -1) {
close(sockfd);
perror("listener: bind");
continue;
}
break;
}
if (p == NULL) {
fprintf(stderr, "listener: failed to bind socket\n");
return 2;
}
freeaddrinfo(servinfo);
printf("listener: waiting to recvfrom...\n");
addr_len = sizeof their_addr;
if ((numbytes = recvfrom(sockfd, buf, MAXBUFLEN-1 , 0,
(struct sockaddr *)&their_addr, &addr_len)) == -1) {
perror("recvfrom");
exit(1);
}
printf("listener: got packet from %s\n",
inet_ntop(their_addr.ss_family,
get_in_addr((struct sockaddr *)&their_addr),
s, sizeof s));
printf("listener: packet is %d bytes long\n", numbytes);
buf[numbytes] = '\0';
printf("listener: packet contains \"%s\"\n", buf);
close(sockfd);
return 0;
}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 getaddrinfo()
时,使用了 SOCK_DGRAM
。而且我们没有使用 listen()
或者 accept()
函数,这是使用unconnected datagram sockets
的好处之一。
接下来看一下talker
的代码:
/*
** talker.c -- a datagram "client" demo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netdb.h>
#define SERVERPORT "4950" // the port users will be connecting to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fd;
struct addrinfo hints, *servinfo, *p;
int rv;
int numbytes;
if (argc != 3) {
fprintf(stderr,"usage: talker hostname message\n");
exit(1);
}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INET6; // set to AF_INET to use IPv4
hints.ai_socktype = SOCK_DGRAM;
if ((rv = getaddrinfo(argv[1], SERVERPORT, &hints, &servinfo)) != 0) {
fprintf(stderr, "getaddrinfo: %s\n", gai_strerror(rv));
return 1;
}
// loop through all the results and make a socket
for(p = servinfo; p != NULL; p = p->ai_next) {
if ((sockfd = socket(p->ai_family, p->ai_socktype,
p->ai_protocol)) == -1) {
perror("talker: socket");
continue;
}
break;
}
if (p == NULL) {
fprintf(stderr, "talker: failed to create socket\n");
return 2;
}
if ((numbytes = sendto(sockfd, argv[2], strlen(argv[2]), 0,
p->ai_addr, p->ai_addrlen)) == -1) {
perror("talker: sendto");
exit(1);
}
freeaddrinfo(servinfo);
printf("talker: sent %d bytes to %s\n", numbytes, argv[1]);
close(sockfd);
return 0;
}
这些就是全部了。你在某台主机上执行listener
,然后在另一台主机上执行talker
,观察它们之间的通信,你会发现这很有趣。
你甚至都可以不先执行Server!可以只执行talker
,talker
会很开心地将数据包扔到网络上,如果另一段没有人负责用recvfrom()
接收,大不了就是数据包丢了而已。
谨记:
UDP
发送数据并不会保证数据一定会送达对方。
这里提一下之前提过很多次的一个小细节:connected datagram sockets
,毕竟我们这节讲的就是datagram socket
嘛。
如果talker
调用了connect()
并且指定了listener
的地址,这样一来,talker
只能和connect()
指定的地址进行数据发送与接收。这就是connected datagram socket
,你也可以不必局限于sendto()
和recvfrom()
,直接使用send()
和recv()
就可以了。
8. 技术进阶
这并不是特别高阶的知识,但是可以让你跳脱出你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了。如果你一步一步学习到这里了,你可以认为你已经相当精通Unix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了,恭喜你。
现在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学习一下关于socket更深奥的知识。
8.1. Blocking—何谓阻塞?
你可能听说过阻塞(Blocking)这个词,那么它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简而言之,“block”是“sleep”的一种更具有科技感的叫法。
下文中,「blocking」、「block」和「阻塞」会混用,都是一个意思,悉知
当你运行前文的listener
程序时,你可能发现它一直在“block”,直到数据包到达才会动起来。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它调用了recvfrom()
,如果没有数据,recvfrom()
就会被“block”(你可以理解为“sleep”),直到有数据到达。
很多函数都会block。accept()
会block,所有的recv()
会block,它们之所以可以block,是因为它们被内核赋予了这个能力。当你使用socket()
函数创建出一个socket descriptor
时,内核就会将其设置为blocking
。如果你不想要blocking socket,你需要调用fcntl()
进行设置: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fcntl.h>
.
.
.
sockfd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fcntl(sockfd, F_SETFL, O_NONBLOCK);
.
.
.
将socket设置为non-blocking(非阻塞),你就可以poll
(轮询)socket来获取数据了。如果你对一个non-blocking socket进行读取,而socket没有数据的时候,它并不会阻塞,而是会返回-1
,并且将errno
设置为 EAGAIN
或 EWOULDBLOCK
。
啥? EAGAIN
或 EWOULDBLOCK
吗?那我到底应该检查哪一个?实际上,不同操作系统返回哪个值是不确定的,因此为了兼容性,你最好把这两个值都检查一下。
但是老实说,你要是时时刻刻进行数据轮询并不是个好主意,因为会空耗CPU时间片,做的大部分都是无用功。协下一节的poll()
提供了一个更优雅的解决方案,用于检查是否有等待读取的数据。
8.2. poll()—同步的I/O多路复用
你可能在想,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同时监听多个socket,然后只处理其中已经有数据的socket呢?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傻乎乎地不停轮询,来检查哪些socket已经有数据了。
那怎么避免poll(轮询)呢?说起来有点搞笑,你可以使用poll()
这个系统调用来避免poll(轮询)。本质上,我们都是让内核来替我们做各种脏活累活,然后告诉我们哪些socket有数据可读了。没有数据可读的时候我们的进程可以处于休眠状态,不会占用CPU。
警告:随着连接数变得巨大,poll()函数会变得巨慢!这种情况下,推荐你使用libevent这样的事件库。它会尝试使用你系统上可用的最快方法,获得更好的性能。
一般的做法是维护一个 struct pollfd
的数组,其中包含我们想要监听的socket descriptor
以及我们想要监听的事件类型的信息。内核会阻塞在poll()
这个调用上,直到你关注的其中一个事件发生(比如“socket ready to read!”)或直到发生用户指定超时。
拿TCP Server端程序举个例子,下面的代码其实还是blocking
的代码,写出来就是为了方便我翻译原文的一句话(如果硬翻译实在是不好理解)。根据套路编写了4步流程:socket()
、bind()
、listen()
以及accept()
。
int sockfd, new_fd;
if ((sockfd = socket(XXX,XXX,XXX) == -1) {
...
}
...
if (bind(sockfd, XXX, XXX) == -1) {
...
}
...
if (listen(sockfd, BACKLOG) == -1) {
...
}
while(1) {
new_fd = accept(sockfd, XXX, XXX);
...
}
在blocking
代码中,程序会阻塞在accept()
,直到有一个Client连接上来。但是在non-blocking
程序中,有Client连接上来准备被accept()
调用之前,sockfd
就会直接告诉我们有一个新的连接来了,我们接着找到他,然后accept()
处理即可。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说得不少了,看一下poll()
的用法:
#include <poll.h>
//返回: 如果有就绪的描述符则为其数目,若超时返回0,若出错返回-1
int poll(struct pollfd fds[], nfds_t nfds, int timeout);
fds
是一个结构数组,数组中每个元素都是一个pollfd
结构,保存了「监听哪个socket的什么事件」的信息;nfds
是数组的数量;timeout
是设置的超时时间,以毫秒为单位。poll()
返回就绪(有时间发生)的描述符数量,若超时返回0
,若出错返回-1
。
我们看一下pollfd
结构:
struct pollfd {
int fd; // the socket descriptor
short events; // 我们感兴趣的事件组成的 bitmap
short revents; // poll() 返回时,已发生事件组成的 bitmap
};
fd
表示的就是你想监听的socket descriptor
,通过设置events
字段来指定我们感兴趣的事件类型。
events字段时下表中值的按位或:
常值 | 说明 |
---|---|
POLLIN | 当数据可读时(recv()可读),提醒我 |
POLLOUT | 当数据可写时(send()可写),提醒我 |
得到struct pollfd
数组之后,你就可以将其传给poll()
函数了,同时传递的还有数组的长度以及以毫秒为单位的超时时间(你也可以指定一个负数,表示永久等待)。
poll()
返回之后,你可以检查revents
字段,查看是否设置了POLLIN
或POLLOUT
,来判断是否有事件发生。
实际上,你可以使用
poll()
进行更多操作,更多细节,参见后文的poll()
使用手册。
下面给出一个例子,当你在命令行敲击一下回车或者等2.5秒钟,你会看到poll()
返回的不同状态,运行一下试试吧:
#include <stdio.h>
#include <poll.h>
int main(void)
{
struct pollfd pfds[1]; // 如果你需要监听更多的socket,就设置得更大一点
pfds[0].fd = 0; // 0 表示标准输入
pfds[0].events = POLLIN; // Tell me when ready to read
// If you needed to monitor other things, as well:
//pfds[1].fd = some_socket; // Some socket descriptor
//pfds[1].events = POLLIN; // Tell me when ready to read
printf("Hit RETURN or wait 2.5 seconds for timeout\n");
int num_events = poll(pfds, 1, 2500); // 2.5 second timeout
if (num_events == 0) {
printf("Poll timed out!\n");
} else {
int pollin_happened = pfds[0].revents & POLLIN;
if (pollin_happened) {
printf("File descriptor %d is ready to read\n", pfds[0].fd);
} else {
printf("Unexpected event occurred: %d\n", pfds[0].revents);
}
}
return 0;
}
强调一下,poll()
返回的是pfds
数组中有事件发生的元素数量,但是并不会告诉你数组中有哪些元素(你需要循环判断)有事件发生。
随之而来会出现几个问题。
如何向传递给poll()
的数组中添加新的file descriptor
?你只要确保数组中有足够的空间来满足你的需求即可,或者根据你的需求调用 realloc()
重新分配内存。
怎么删除pfds
中的元素呢?你可以将pfds
中的最后一个数据(实际有用的数据)复制到你想删除的位置上,然后将传给poll()
的数组长度参数 - 1。或者你也可以将你想删除的元素设置为负数,poll()
会忽略它的。
接下来看一个稍微麻烦点儿的例子,用poll()
编写一个聊天室。
我们需要启动一个listener socket
,并将其添加到poll()
的file descriptors
集合中,这样我们就能通过它判断是不是有Client连接上来了。
然后我们把新连接添加到struct pollfd
数组中,根据我们实际需要动态调整它的容量。当连接断开时,我们再将其从数组中清除。
当连接中有数据可读时,我们从中将数据取出并将其转发到其他连接中,这样就实现了聊天室的功能。
下面给出pollserver.c
的代码。你可以在一个窗口中运行它,然后在其他命令行窗口中执行telnet localhost 9034
。之后你在各个窗口命令行中输入的信息(记得敲回车),就可以在其他窗口中看到了。
不仅如此,当你输入quit
推出telnet
时,服务端会检测到连接断开,并且从file descriptor
数组中将其移出。
/*
** pollserver.c -- a cheezy multiperson chat server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netdb.h>
#include <poll.h>
#define PORT "9034" // Port we're listening on
// Get sockaddr, IPv4 or IPv6:
void *get_in_addr(struct sockaddr *sa)
{
if (sa->sa_family == AF_INET) {
return &(((struct sockaddr_in*)sa)->sin_addr);
}
return &(((struct sockaddr_in6*)sa)->sin6_addr);
}
// Return a listening socket
int get_listener_socket(void)
{
int listener; // Listening socket descriptor
int yes=1; // For setsockopt() SO_REUSEADDR, below
int rv;
struct addrinfo hints, *ai, *p;
// Get us a socket and bind it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hints.ai_flags = AI_PASSIVE;
if ((rv = getaddrinfo(NULL, PORT, &hints, &ai)) != 0) {
fprintf(stderr, "selectserver: %s\n", gai_strerror(rv));
exit(1);
}
for(p = ai; p != NULL; p = p->ai_next) {
listener = socket(p->ai_family, p->ai_socktype, p->ai_protocol);
if (listener < 0) {
continue;
}
// Lose the pesky "address already in use" error message
setsockopt(listener, SOL_SOCKET, SO_REUSEADDR, &yes, sizeof(int));
if (bind(listener, p->ai_addr, p->ai_addrlen) < 0) {
close(listener);
continue;
}
break;
}
freeaddrinfo(ai); // All done with this
// If we got here, it means we didn't get bound
if (p == NULL) {
return -1;
}
// Listen
if (listen(listener, 10) == -1) {
return -1;
}
return listener;
}
// Add a new file descriptor to the set
void add_to_pfds(struct pollfd *pfds[], int newfd, int *fd_count, int *fd_size)
{
// If we don't have room, add more space in the pfds array
if (*fd_count == *fd_size) {
*fd_size *= 2; // Double it
*pfds = realloc(*pfds, sizeof(**pfds) * (*fd_size));
}
(*pfds)[*fd_count].fd = newfd;
(*pfds)[*fd_count].events = POLLIN; // Check ready-to-read
(*fd_count)++;
}
// Remove an index from the set
void del_from_pfds(struct pollfd pfds[], int i, int *fd_count)
{
// Copy the one from the end over this one
pfds[i] = pfds[*fd_count-1];
(*fd_count)--;
}
// Main
int main(void)
{
int listener; // Listening socket descriptor
int newfd; // Newly accept()ed socket descriptor
struct sockaddr_storage remoteaddr; // Client address
socklen_t addrlen;
char buf[256]; // Buffer for client data
char remoteIP[INET6_ADDRSTRLEN];
// Start off with room for 5 connections
// (We'll realloc as necessary)
int fd_count = 0;
int fd_size = 5;
struct pollfd *pfds = malloc(sizeof *pfds * fd_size);
// Set up and get a listening socket
listener = get_listener_socket();
if (listener == -1) {
fprintf(stderr, "error getting listening socket\n");
exit(1);
}
// Add the listener to set
pfds[0].fd = listener;
pfds[0].events = POLLIN; // Report ready to read on incoming connection
fd_count = 1; // For the listener
// Main loop
for(;;) {
int poll_count = poll(pfds, fd_count, -1);
if (poll_count == -1) {
perror("poll");
exit(1);
}
// Run through the existing connections looking for data to read
for(int i = 0; i < fd_count; i++) {
// Check if someone's ready to read
if (pfds[i].revents & POLLIN) { // We got one!!
if (pfds[i].fd == listener) {
// If listener is ready to read, handle new connection
addrlen = sizeof remoteaddr;
newfd = accept(listener,
(struct sockaddr *)&remoteaddr,
&addrlen);
if (newfd == -1) {
perror("accept");
} else {
add_to_pfds(&pfds, newfd, &fd_count, &fd_size);
printf("pollserver: new connection from %s on "
"socket %d\n",
inet_ntop(remoteaddr.ss_family,
get_in_addr((struct sockaddr*)&remoteaddr),
remoteIP, INET6_ADDRSTRLEN),
newfd);
}
} else {
// If not the listener, we're just a regular client
int nbytes = recv(pfds[i].fd, buf, sizeof buf, 0);
int sender_fd = pfds[i].fd;
if (nbytes <= 0) {
// Got error or connection closed by client
if (nbytes == 0) {
// Connection closed
printf("pollserver: socket %d hung up\n", sender_fd);
} else {
perror("recv");
}
close(pfds[i].fd); // Bye!
del_from_pfds(pfds, i, &fd_count);
} else {
// We got some good data from a client
for(int j = 0; j < fd_count; j++) {
// Send to everyone!
int dest_fd = pfds[j].fd;
// Except the listener and ourselves
if (dest_fd != listener && dest_fd != sender_fd) {
if (send(dest_fd, buf, nbytes, 0) == -1) {
perror("send");
}
}
}
}
} // END handle data from client
} // END got ready-to-read from poll()
} // END looping through file descriptors
} // END for(;;)--and you thought it would never end!
return 0;
}
在下一节,我们会看学到一个功能类似,但是更老的一个函数select()
。poll()
和select()
两者功能类似,性能也差不太多,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用法。
相比之下,select()
的可移植性稍微强一点,但是使用起来稍显笨拙。学完下一节之后,根据你的系统支持情况,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即可。
8.3. select()—老古董的同步I/O多路复用
我假设你已经读过poll()
的用法了,因此直接进入主题。
select()
可以同时监听多个socket,当有你感兴趣的(多个)事件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内核才会唤醒select()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的话,select()
会告诉你哪些socket是可以读取的,哪些是可以写入的,哪些引发了异常。
警告:随着连接数越来越多,
select()
函数会变得巨慢!这种情况下,推荐你使用libevent这样的事件库。它会尝试使用你系统上可用的最快方法,获得更好的性能。
看一下select()
的语法:
#include <sys/time.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t select(int numfds, fd_set *readfds, fd_set *writefds,
fd_set *exceptfds, struct timeval *timeout);
select()
函数监听多种类型文件描述符的集合,尤其是readfd
、writefd
和exceptfd
。如果你想要知道你是否能从标准输入(standard input)及某个socket descriptor(用 sockfd
表示)中进行读取,只要将标准输入的文件描述符表——0
与 sockfd
新增到 readfds
中。参数numfds
应设置为最高文件描述符的值加1。在本例中,它应该设置为sockfd+1
,因为它肯定高于标准输入——0
。
当select()
返回时,readfds
将被修改,来反映你选择的哪些file descriptor可以读取。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宏FD_ISSET()
测试它们。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我先说一下如何操作这些file descriptor集合,每个集合都是fd_set
类型,下面的宏在此类型上运行:
函数 | 描述 |
---|---|
FD_SET(int fd, fd_set *set); | 将fd加入到set |
FD_CLR(int fd, fd_set *set); | 从set种移除fd |
FD_ISSET(int fd, fd_set *set); | 若fd在set中,返回true |
FD_ZERO(fd_set *set); | 清空set |
最后,这个奇怪的struct timeval
是什么?
有时候,你不想永远一直等着别人给你发送数据。也许每隔一段时间你就想在终端上打印“Still Going…”,即使什么都没有发生。这个struct允许你指定超时时间段。如果超过了时间,select()
仍然没有找到任何就绪的file descriptor,它将返回以便你可以继续进行处理。
struct timeval
长这样:
struct timeval {
int tv_sec; // seconds
int tv_usec; // microseconds
};
只需将tv_sec
设置为等待的秒数,将tv_usec
设置成等待的微秒数。你没看错,这是_micro_seconds,而不是毫秒。一毫秒有1000微秒,一秒钟有1000毫秒。因此,每秒有1000000微秒。为什么是“usec”?“u”应该看起来像我们用来表示“micro”的希腊字母μ(Mu)。
此外,当函数返回时,可能会更新timeout
以显示剩余时间。这取决于你正在运行的Unix类型。
哇!我们有一个微秒级别的计时器!好吧,别指望它。无论你将struct timeval
设置得多么小,你可能还是要等待一小段的 standard Unix timeslice(标准 Unix 时间片段)。
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如果将struct timeval
中的字段设置为0,select()
会在轮询过 sets 中的每个 file descriptor 之后立即timeout。如果将参数timeout
设置为NULL
,它将永远不会timeout,而是陷入等待状态,直到至少一个file descriptor已经就绪。如果你不在乎等待时间,可以在select()
中将其设置为NULL
。
下面的代码段等待2.5秒,等待标准输入中出现某些内容:
/*
** select.c -- a select() demo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ime.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define STDIN 0 // file descriptor for standard input
int main(void)
{
struct timeval tv;
fd_set readfds;
tv.tv_sec = 2;
tv.tv_usec = 500000;
FD_ZERO(&readfds);
FD_SET(STDIN, &readfds);
// don't care about writefds and exceptfds:
select(STDIN+1, &readfds, NULL, NULL, &tv);
if (FD_ISSET(STDIN, &readfds))
printf("A key was pressed!\n");
else
printf("Timed out.\n");
return 0;
}
如果你用的是行缓冲(line buffered)的终端,那么你从键盘输入数据后应该要尽快按下 Enter,否则程序就会发生 timeout。
行缓存:标准输出流遇到换行符\n时冲刷缓存。
你现在可能在想,这个方法用在需要等待数据的 datagram socket 上应该会很棒,你是对的:这可能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法。有些Unix可以以这种方式使用select()
,有些则不能。如果你想尝试的话,你应该参考一下你系统上的man手册上是怎么写的。
有些Unix系统会更新 struct timeval
的时间,用来反映 select()
还剩下多少时间才会 timeout;但是有些并不会这样。如果你想要程序具备可移植性,那就不要依赖这个特性。(如果你确实需要追踪剩下的时间,可以使用 gettimeofday()
,我知道这让你有点不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如果在 read set 中的 socket 关闭连接了,会怎样?
在这种情况下,select()
返回时,socket descriptor会被设置为“ready to read”。当你对其执行recv()
时,recv()
将返回0
。这样你就知道客户端已经断开连接了。
8.4. 数据只传了一部分怎么办?
回想一下之前我讲过的send()
函数,我当时说过,send()
可能不会一下子把你所有的数据都发送出去,比如你想放一个长度为512
字节的字符串,send()
的返回值却是412
。你可能不禁会问到,剩下的100
字节怎么办?
其实这100
字节仍然在你小得可怜的缓冲区(buffer)中,等着你把他们发送出去呢!毕竟事事无法如你所愿,内核也会有自己的小脾气,有时就是不想把你的数据一下子发送出去,你还得自己动手把剩下的数据发送出去。
你可以这么写: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t sendall(int s, char *buf, int *len)
{
int total = 0; // how many bytes we've sent
int bytesleft = *len; // how many we have left to send
int n;
while(total < *len) {
n = send(s, buf+total, bytesleft, 0);
if (n == -1) { break; }
total += n;
bytesleft -= n;
}
*len = total; // return number actually sent here
return n==-1?-1:0; // return -1 on failure, 0 on success
}
上例中,s
是你想发送数据的socket
,buf
是保存数据的缓冲区(buffer),len
指向一个int
类型的变量,这个变量记录了缓冲区剩余数据的大小。
send()
异常时会返回-1
,并且最终实际发送的字节数量保存在了len
变量中。sendall()
会竭尽全力发送你所有的数据,除非发生了错误会导致立即返回,否则len
的值一定就是你想发送的数据的长度。
为了完整性,给一个使用sendall()
函数的例子:
char buf[10] = "Beej!";
int len;
len = strlen(buf);
if (sendall(s, buf, &len) == -1) {
perror("sendall");
printf("We only sent %d bytes because of the error!\n", len);
}
当部分数据包到达时,接收器端会发生什么?
如果数据包是可变长度的,接收方如何知道一个数据包何时结束,另一个何时开始?
现实世界的情景百出往往最让我们头疼。你必须得使用封装(忘记这个概念的话点我)来解决这个问题喽。
下文见!
8.5. Serialization-如何封装数据?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在网络中传递字符串信息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如果你想传递像int或者float类型的二进制数据怎么办呢?你有几个选择:
- 使用诸如
sprintf()
之类的函数将数字转换为文本类型,然后把文本发送出去。接收方可以使用strtol()等函数将文本转换回数字。 - 直接以原始数据进行传送,将指向数据的指针传给send()。
- 将数字编码(encode)为可移植的二进制格式,接受者将其解码(decode)。
看了本文的标题你就知道了,我们将选择第3种。
在开始我们激情澎湃的旅程之前,我应该告诉你其实有现成的函数库可以帮助你做这件事情,如果你要从头实现一个具有可移植性并且没有bug的这种库可就太难了。
实际上,上面3种方法各有利弊,但是我更倾向于第3种。接下来我们先聊一聊两外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第一种,发送之前先将数字转换为文本,优点是很容易打印和读取来自网络的数据。有时候适合人类阅读的传输协议比较适合于带宽不敏感(non-bandwidth-intensive)的情况,比如Internet Relay Chat(IRC)。缺点就是数据转换速度慢,并且需要比原本的数字形式使用更多的空间。
第二种方法相当简单,但是极具危险!因为这种方法不具备可移植性,举个例子:
double d = 3490.15926535;
send(s, &d, sizeof d, 0); /* 不具备可移植性!! */
接收方接受需要这样:
double d;
recv(s, &d, sizeof d, 0); /* 不具备可移植性!! */
8.6. 数据封装
8.7. 广播数据包-大声说「Hello,World」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了怎么从一台主机发送数据到另一台主机。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你肯定想同时把数据发送给多台主机。
用UDP
(只能用UDP
,TCP
不行)和标准的IPv4,可以通过一种叫做广播(broadcasting)的机制来实现。IPv6不支持广播,你得用一种更高级的技术——多播(multicasting)来实现。这个技术我们这次不会讲,毕竟我们现在还停留在IPv4的32位阶段呢,就不异想天开了。
Wait!你别溜走,自己偷摸开始广播,我还没开始介绍呢。你必须设置套接字选项SO_BROADCAST
,然后才能在网络上发送广播数据包,这就好比是在导弹发射开关上盖的一个小塑料罩,你的一根指头就可以控制所有!
但是,说真的,使用广播数据包有一个危险,因为每个收到广播包的系统都要拨开一层层像洋葱皮一样的封装,直到系统知道这个资料是要发送到哪个 port 为止,然后系统会开始处理这个数据或者将其丢弃。
无论怎样,接收广播数据包的每台机器都要做很多工作,而且因为它们都在本地网络上,所以可能会有很多机器做很多不必要的工作。
现在,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等一下,真的有很多方法吗?
那是什么表情阿?让我告诉你吧,发送广播包的方式有很多,所以重点就是:你该如何指定广播数据的目地地址?
有两种常用的方法:
- 将数据发送到指定子网的广播地址,就是把子网( subnet's network)的主机( host)部分全部填
1
。例如,我的网络是192.168.1.0
,我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所以地址的最后一个字节是我的主机号(因为根据网络掩码,前3个字节是网络号),所以我的广播地址是192.168.1.255
。在Unix下,ifconfig
会告诉你这些信息的。你可以将这种类型的广播数据包发送到远程网络和本地网络,但你会面临数据包被目标路由器丢弃的风险。(如果他们不放弃它,那这些广播数据可能会淹没他们的局域网。) - 将数据发送到“全局(global)”广播地址。这是
255.255.255.255
,即INADDR_BROADCAST。许多机器会自动将其与您的网络号码「按位与」,以将其转换为网络广播地址,但有些机器却不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路由器不会把这种类型的广播数据包从你的本地网络转发出去。
所以如果你想要将数据送到广播地址,但是并没有设置 SO_BROADCAST
socket 选项时会怎么样呢?好,我们用之前的 talker 与 listener 来炒个冷饭,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 talker 192.168.1.2 foo
sent 3 bytes to 192.168.1.2
$ talker 192.168.1.255 foo
sendto: Permission denied
$ talker 255.255.255.255 foo
sendto: Permission denied
如你所见,数据发送得并不顺利......因为我们没有设置SO_BROADCAST
这个socket选项,设置一下,然后你就可以用sendto()
将数据发送到任何你想发送的地方去了。
事实上,这是UDP
应用程序可以广播和不能广播的唯一区别。因此,我们改造一下之前的talker
程序,添加一个设置SO_BROADCAST
套接字选项的部分。代码如下:
/*
** broadcaster.c -- a datagram "client" like talker.c, except
** this one can broadcast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netdb.h>
#define SERVERPORT 4950 // the port users will be connecting to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_in their_addr; // connector's address information
struct hostent *he;
int numbytes;
int broadcast = 1;
//char broadcast = '1'; // if that doesn't work, try this
if (argc != 3) {
fprintf(stderr,"usage: broadcaster hostname message\n");
exit(1);
}
if ((he=gethostbyname(argv[1])) == NULL) { // get the host info
perror("gethostbyname");
exit(1);
}
if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 -1) {
perror("socket");
exit(1);
}
// this call is what allows broadcast packets to be sent:
if (setsockopt(sockfd, SOL_SOCKET, SO_BROADCAST, &broadcast,
sizeof broadcast) == -1) {
perror("setsockopt (SO_BROADCAST)");
exit(1);
}
thei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 host byte order
their_addr.sin_port = htons(SERVERPORT); // short, network byte order
their_addr.sin_addr = *((struct in_addr *)he->h_addr);
memset(their_addr.sin_zero, '\0', sizeof their_addr.sin_zero);
if ((numbytes=sendto(sockfd, argv[2], strlen(argv[2]), 0,
(struct sockaddr *)&their_addr, sizeof their_addr)) == -1) {
perror("sendto");
exit(1);
}
printf("sent %d bytes to %s\n", numbytes,
inet_ntoa(their_addr.sin_addr));
close(sockfd);
return 0;
}
这个和一般的UDP Client/Server有什么不同呢?
除了Client可以发送广播包,没有不同!
所以你赶紧打开一个命令窗口,运行一下之前的UDP listener程序,另一个窗口中运行 broadcaster
程序,之前失败的操作现在就可以顺利执行了。
$ broadcaster 192.168.1.2 foo
sent 3 bytes to 192.168.1.2
$ broadcaster 192.168.1.255 foo
sent 3 bytes to 192.168.1.255
$ broadcaster 255.255.255.255 foo
sent 3 bytes to 255.255.255.255
9. 常见问题
1. 我从哪获取这些头文件资料?
如果你的系统中没有自带这些文件,或许你根本就不需要他们。你得看一下你平台的使用手册。
对了,如果你是为Windows开发程序,你只需要\#include <winsock.h>
。
2. bind()报“Address already in use”异常怎么办?
你必须对正在监听的socket使用setsockopt()
函数,并设置 SO_REUSEADDR
选项。看一下bind()
章节和select()
章节中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3. 我该如何获取到系统中已经打开的socket列表?
使用netstat
命令。使用细节你需要参考man手册,不过你只要输入下列指令就能获取到一些不错的信息:
$ netstat
4. 我该如何查看路由表(routing table)?
执行route
命令(多数的Linux系统是在/sbin
下),或者netstat -r
指令。
5. 如果我只有一台电脑,我该怎么运行Client/Server程序?我需要连接外网吗?
幸运的事,所有系统都有一个回环(loopback)虚拟网络“设备”,这个设备位于内核中,并假装自己是个网卡(这家伙就是ifconfig
中列出的“lo
”)。
假设你登陆一台名为“goat”的设备,并在一个窗口中运行了Client程序,在另一个窗口中运行了Server端程序。或者你也可以在后台运行Server程序(用server &
),在另一个窗口中运行Client程序。
loopback设备
的用处就是,你可以使用 client goat
或者 client localhost
(因为“localhost
”已经在你的/etc/hosts
中定义好了),这样你就可以让client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与server通信。
简而言之,不需要改变任何代码,就可以让你的程序在没有网络的单机上运行!
6. 如果远程断开了连接,我该怎么知道呢?
你可以分辨,因为recv()
会返回0
。
7. 我自己怎么实现“ping”这个小工具?啥是ICMP?我从哪儿能学到更多关于raw scoket和SOCK_RAW的知识?
你对raw socket
的全部疑问都可以在 W. Richard Stevens’ UNIX Network Programming books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在Stevens’ UNIX Network Programming源代码的ping
子目录中,你可以找到ping的源码。
8. 我该如何改变或缩短调用connect()的过期时间?
这个问题 W. Richard Stevens 已经回答了,我们就不狗尾续貂了。你可以参考UNIX Network Programming源代码中的 lib/connect_nonb.c
。
其要点是,使用socket()
创建一个socket descriptor,将其设置为non-blocking
,调用connect()
,如果一切顺利,connect()
将立即返回-1
,errno
将设置为EINPROGRESS
。然后,你可以调用select()
,并在read
和write
集合中传递socket descriptor。如果没有超时,则表示connect()
调用已完成。此时,你必须使用getsockopt()
设置SO_ERROR
选项,以获取connect()
调用的返回值,如果没有错误,该值应该为0
。
最后,在你开始通过socket传输数据之前,你可能姜再将其设置为blocking
。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让你的程序在connecting
(连接期间)也可以做别的事情。比如:你可以将timeout
设置为500ms,并在每次timeout
时更新屏幕上的提示信息,然后再次调用select()
。当你调用select()
并超时(例如,达到20次)时,你就知道是时候放弃这个连接了。
强烈建议你看看Stevens的源码,找个好例子研究一下。
9. 我该怎么写Windows网络程序?
首先,卸载Windows,然后装一个Linux或者BSD。。。。哈哈哈哈,开个玩笑。
给你个链接,你看一下section on building for Windows 。
10. 我该如何在Solaris/SunOS上编译程序?我进行编译的时候总报linker error
链接器错误发生是因为 Sun 系统不会在套接字库中自动编译。参考一下这篇文章,其中于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范例。
10. man手册
10.1. accept()
接受侦听套接字上传入的连接。
10.1.1. 函数原型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t accept(int s,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10.1.2. 说明
一旦你拿到了 SOCK_STREAM 类型的socket, 并将 socket 设定好可以用來监听( listen()) 进入的连接,然后你就能调用 accept() 获得一个新的 socket descriptor,便于与后续新连接 client 的通信。
原本被监听的socket仍然会被保留,当有新的连接进来时,通过调用accept()获取这个新连接。主要的参数如下所示:
- s:listen()中的socket descriptor。
- addr:这里写入连接到你这里的client的地址。
- addrlen:这里会填入addr参数中传回的数据的大小。假设你得到了一个structsockaddr_in,你可以安全地忽略它,因为这是你为addr传入的类型。
accept() 通常会阻塞,而你可以使用 select() 事先取得 listen 中的 socket descriptor 状态,检查 socket 是否已经可读(ready to read)。若已经可读,则表示有新的连接正在等待被 accept()!另一个方式是将 listen 中的 socket 使用 fcntl() 设置 O_NONBLOCK 选项,然后 listen 中的 socket descriptor 就不会造成 block,而是返回 -1,并将 errno 设置为 EWOULDBLOCK。
如果accept()返回成功,其返回值是由内核生成的一个全新的描述符,代表与所返回客户端的TCP连接。accept()的第一个参数成为监听套接字,称返回值为已连接套接字。区分两个套接字很重要,一个服务器通常在其生命周期内创建一个监听套接字。由 accept() 返回的 socket descriptor 是如假包换的 socket descriptor,开启并和远程主机建立连接,如果你要断开和 client 的连接,必须使用 close()。
10.1.3. 返回值
accept() 返回新连接的 socket descriptor,发生异常时返回 -1,并将 errno 设置为合适的值。
10.1.4. 例子
struct sockaddr_storage their_addr;
socklen_t addr_size;
struct addrinfo hints, *res;
int sockfd, new_fd;
// first, load up address structs with getaddrinfo():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 use IPv4 or IPv6, whichever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hints.ai_flags = AI_PASSIVE; // fill in my IP for me
getaddrinfo(NULL, MYPORT, &hints, &res);
// make a socket, bind it, and listen on it:
sockfd = socket(res->ai_family, res->ai_socktype, res->ai_protocol);
bind(sockfd, res->ai_addr, res->ai_addrlen);
listen(sockfd, BACKLOG);
// now accept an incoming connection:
addr_size = sizeof their_addr;
new_fd = accept(sockfd, (struct sockaddr *)&their_addr, &addr_size);
// ready to communicate on socket descriptor new_fd!
10.1.5. 参阅
socket()
, getaddrinfo()
, listen()
, struct sockaddr_in
10.2. bind()
将socket与IP地址和端口号关联。
10.2.1. 函数原型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t bind(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my_addr, socklen_t addrlen);
10.2.2. 说明
当远程计算机想要连接到你的服务器程序时,它需要两条信息:IP地址和端口号。bind()
调用就是帮你做这件事情。
端口号是内核用来确认将收到的数据包交给哪个具体进程的socket descriptor
的依据。
通常在写服务端程序的时候我们才需要进行关联,客户端程序不需要我们手动绑定端口,直接
connect()
就好了。
首先,调用getaddrinfo()
加载一个包含目标地址和端口信息的结构sockaddr
,然后调用socket()
得到socket descriptor
,然后将socket
和地址传递到bind()
中,IP地址和端口就会神奇地被绑定到socket上!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IP地址,或者你知道你的机器上只有一个IP地址,或者你不在乎使用机器的哪一个IP地址的话,你可以简单地将提示参数中的AI_PASSIVE
标识传递给getaddrinfo()
。这其实是用一个特殊值填充struct sockaddr
的IP地址部分,该值告诉bind()
它应该自动填充该主机的IP地址。
什么什么?你想知道在struct sockaddr
的IP地址中加载了什么特殊值,使其自动用当前主机的IP填充地址?我会告诉你,但请记住,这只有在你手动填写struct sockaddr
的时候才会这样;否则乖乖照我上边说的,使用getaddrinfo()
的返回结果。
在IPv4中,struct sockaddr_in
结构的 sin_addr.s_addr
字段被设置成了INADDR_ANY
。在IPv6中,struct sockaddr_in6
结构的sin6_addr
字段被赋值成全局变量in6addr_any
。或者,如果你声明了一个新的 struct in6_addr
,你可以将其初始化为IN6ADDR_ANY_INIT
。
最后,addrlen
参数应该设置为 sizeof my_addr
。
10.2.3. 返回值
成功返回0
,发生异常时返回 -1
,并将 errno
设置为合适的值。
10.2.4. 例子
// modern way of doing things with getaddrinfo()
struct addrinfo hints, *res;
int sockfd;
// first, load up address structs with getaddrinfo():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 use IPv4 or IPv6, whichever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hints.ai_flags = AI_PASSIVE; // fill in my IP for me
getaddrinfo(NULL, "3490", &hints, &res);
// make a socket:
// (you should actually walk the "res" linked list and error-check!)
sockfd = socket(res->ai_family, res->ai_socktype, res->ai_protocol);
// bind it to the port we passed in to getaddrinfo():
bind(sockfd, res->ai_addr, res->ai_addrlen);
// example of packing a struct by hand, IPv4
struct sockaddr_in myaddr;
int s;
myaddr.sin_family = AF_INET;
myaddr.sin_port = htons(3490);
// you can specify an IP address:
inet_pton(AF_INET, "63.161.169.137", &(myaddr.sin_addr));
// or you can let it automatically select one:
my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s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bind(s, (struct sockaddr*)&myaddr, sizeof myaddr);
10.2.5. 参阅
getaddrinfo()
, socket()
, struct sockaddr_in
, struct in_addr
10.3. connect()
将你本地的socket连接到服务器。
10.3.1. 函数原型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t connect(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ocklen_t addrlen);
10.3.2. 说明
当你调用socket()
得到一个socket descriptor之后,你可以使用connect()
这个系统调用连接这个socket到远程服务器。你需要做的就是把socket descriptor和服务端地址传递给connect()
。对了,还有地址的长度,也得通过参数的形式传递。
一般情况下,你可以通过调用getaddrinfo()
来获取这些信息,但是如果你非要手动装填struct sockaddr
也不是不行。
如果你没有对socket descriptor调用bind()
方法,它会和你的IP地址以及随机端口号进行绑定。
如果你不是Server端程序,这种自动机制是挺好的,因为你根本就不在乎你用的是啥端口号,你只需要在乎远程端口号是什么,并把它放在serv_addr
参数中就行了。如果你实在想绑定到某个特定IP地址和特定端口号上,你也可以用bind()
函数进行设置,但属实没有必要。
一旦connect()
完成,你就可以随心所以地使用 send()
和 recv()
处理数据了。
记住:如果你connect()
的是远程的 SOCK_DGRAM
UDP socket,只要你想, send()
、 recv()
和 sendto()
、 recvfrom()
你都可以用。
10.3.3. 返回值
成功返回0
,发生异常时返回 -1
,并将 errno
设置为合适的值。
10.3.4. 例子
// connect to www.example.com port 80 (http)
struct addrinfo hints, *res;
int sockfd;
// first, load up address structs with getaddrinfo():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 use IPv4 or IPv6, whichever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 we could put "80" instead on "http" on the next line:
getaddrinfo("www.example.com", "http", &hints, &res);
// make a socket:
sockfd = socket(res->ai_family, res->ai_socktype, res->ai_protocol);
// connect it to the address and port we passed in to getaddrinfo():
connect(sockfd, res->ai_addr, res->ai_addrlen);
10.3.5. 参阅
10.4. close()
关闭socket descriptor。
10.4.1. 函数原型
#include <unistd.h>
int close(int s);
10.4.2. 说明
当你完成了对包含你无数奇思妙想的socket的使用,并且你不想再send()
或recv()
,又或者任何其他事情,你可以使用close()
,socket将被永久释放。
远程主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判断你是否进行了close()
。
- 如果远程主机调用了
recv()
,返回值会是0; - 如果远程主机调用了
send()
,它将会收到一个SIGPIPE
信号,并且send()
的返回值为-1
,errno
值也会被设置为EPIPE
。
Windows使用者须知:
关闭的方法为
closesocket()
,而不是close()
。如果你试图在socket descriptor上使用close()
,Windows可能会跟你闹别扭。。。你会很苦恼。
10.4.3. 返回值
成功返回0
,发生异常时返回 -1
,并将 errno
设置为合适的值。
10.4.4. 例子
s = socket(PF_INET, SOCK_DGRAM, 0);
.
.
.
// a whole lotta stuff...*BRRRONNNN!*
.
.
.
close(s); // not much to it, really.
10.4.5. 参阅
10.5. getaddrinfo(), freeaddrinfo(), gai_strerror()
获取有关host name(主机名)以及service(服务)信息,并将结果保存在struct sockaddr
结构中。
10.5.1. 函数原型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db.h>
int getaddrinfo(const char *nodename, const char *servname,
const struct addrinfo *hints, struct addrinfo **res);
void freeaddrinfo(struct addrinfo *ai);
const char *gai_strerror(int ecode);
struct addrinfo {
int ai_flags; // AI_PASSIVE, AI_CANONNAME, ...
int ai_family; // AF_xxx
int ai_socktype; // SOCK_xxx
int ai_protocol; // 0 (auto) or IPPROTO_TCP, IPPROTO_UDP
socklen_t ai_addrlen; // length of ai_addr
char *ai_canonname; // canonical name for nodename
struct sockaddr *ai_addr; // binary address
struct addrinfo *ai_next; // next structure in linked list
};
10.5.2. 说明
getaddrinfo()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函数,它会返回特定主机名的相关信息(例如其IP地址),并把信息保存在一个struct sockaddr
结构中,自动为你处理细节(比如地址是IPv4还是IPv6)。
有了这个函数,原本的 gethostbyname()
和 getservbyname()
也就可就可以退出江湖了。
接下来的描述可能会让你望而生畏,但是别担心,这个函数用起来贼简单。你可以先跳过下面的描述直接看一下例子,增强一下你的信心。
nodename
参数中保存的就是host name(主机名)。主机名可以是域名,比如“www.chanmufeng.com”,也可以是IPv4或者IPv6地址(以字符串形式传递)。如果你用了AI_PASSIVE
选项,这个参数你也可以设置为NULL
(见下文)。
servname
通常就是端口号,比如你可以以字符串格式传递“80
”;也可以是服务名,比如“http
”、“tftp
”、或者“smtp
”、“pop
”等。众所周知的服务名可以在 IANA Port List48 中找到,你本地的/etc/services
文件中也有这些信息。
然后就是核心参数——hints
。在使用addrinfo
之前,你必须先用memset()
将整个结构数据清空。接下来我们讲讲addrinfo
中的字段。
ai_flags
有很多个候选项,但是重要也就几个。(如果要同时使用多个后选项,可以使用|
运算符对他们进行按位或运算)。查看man手册获取完整的标识列表。
AI_CANONNAME
会令res
的 ai_canonname
填充为主机的canonical(real) name(规范名,或者成为真名)。
AI_PASSIVE
会令res
的IP地址被设置为 INADDR_ANY
(IPv4) 或 in6addr_any
(IPv6);这让之后在调用bind()
时,可以自动使用当前主机的IP地址来填充struct sockaddr
的IP地址。这在你写Server代码且不想写死IP地址时非常好用。
如果你使用了 AI_PASSIVE
标识,你就可以将nodename
字段设置为NULL
了(因为bind()
在之后会自动给你填上)。
接着聊参数。
你应该会想将 ai_family
设置为AF_UNSPEC
,这样 getaddrinfo()
就能同时应付IPv4和IPv6了。当然喽,你也可以用 AF_INET 或 AF_INET6 来自己指定使用IPv4还是IPv6.
另外,socktype应该被设置为 SOCK_STREAM
或 SOCK_DGRAM
,具体取决于你想使用那种socket。
最后,你可以将 ai_protocol
设置为0
,让其自动选择你的protocol type。
做了这么多,终于可以调用getaddrinfo()
了。
事情变得有趣了。res
会指向struct addrinfo
的一个链接列表,您可以通过这个链表来获得全部的地址信息(符合你通过hints
指定的address类型)。
但是你可能会获取到一些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效的address,因此Linux的man手册提供的方法是循环读取链表,然后进行调用socket()
、connect()
(如果Server端程序使用了AI_PASSIVE
,那就是bind()
),直到成功为止。
最后,当你处理完链表之后,你需要调用freeaddrinfo()
来释放内存,避免内存出现泄漏。
10.5.3. 返回值
成功返回0
,异常返回非0
。如果返回的是非0
,你可以调用gai_strerror()
获取一个文字版本的错误信息。
10.5.4. 例子
// code for a client connecting to a server
// namely a stream socket to www.example.com on port 80 (http)
// either IPv4 or IPv6
int sockfd;
struct addrinfo hints, *servinfo, *p;
int rv;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 use AF_INET6 to force IPv6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if ((rv = getaddrinfo("www.example.com", "http", &hints, &servinfo)) != 0) {
fprintf(stderr, "getaddrinfo: %s\n", gai_strerror(rv));
exit(1);
}
// loop through all the results and connect to the first we can
for(p = servinfo; p != NULL; p = p->ai_next) {
if ((sockfd = socket(p->ai_family, p->ai_socktype,
p->ai_protocol)) == -1) {
perror("socket");
continue;
}
if (connect(sockfd, p->ai_addr, p->ai_addrlen) == -1) {
perror("connect");
close(sockfd);
continue;
}
break; // if we get here, we must have connected successfully
}
if (p == NULL) {
// looped off the end of the list with no connection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connect\n");
exit(2);
}
freeaddrinfo(servinfo); // all done with this structure
// code for a server waiting for connections
// namely a stream socket on port 3490, on this host's IP
// either IPv4 or IPv6.
int sockfd;
struct addrinfo hints, *servinfo, *p;
int rv;
memset(&hints, 0, sizeof hints);
hints.ai_family = AF_UNSPEC; // use AF_INET6 to force IPv6
hint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hints.ai_flags = AI_PASSIVE; // use my IP address
if ((rv = getaddrinfo(NULL, "3490", &hints, &servinfo)) != 0) {
fprintf(stderr, "getaddrinfo: %s\n", gai_strerror(rv));
exit(1);
}
// loop through all the results and bind to the first we can
for(p = servinfo; p != NULL; p = p->ai_next) {
if ((sockfd = socket(p->ai_family, p->ai_socktype,
p->ai_protocol)) == -1) {
perror("socket");
continue;
}
if (bind(sockfd, p->ai_addr, p->ai_addrlen) == -1) {
close(sockfd);
perror("bind");
continue;
}
break; // if we get here, we must have connected successfully
}
if (p == NULL) {
// looped off the end of the list with no successful bind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bind socket\n");
exit(2);
}
freeaddrinfo(servinfo); // all done with this structure
10.5.5. 参阅
gethostbyname()
, getnameinfo()
10.6. gethostname()
返回系统主机名称
10.6.1. 函数原型
#include <sys/unistd.h>
int gethostname(char *name, size_t len);
10.6.2. 描述
你的系统有个名字,所有系统都有。这是一个比我们一直在谈论的其他网络内容稍微更Unixy的东西,但它仍然有它的用途。
例如,你可以获取你的主机名,然后调用gethostbyname()来查找你的IP地址。
name 参数应该指向一个保存主机名称的缓冲区,而 len 是该缓冲区的大小,以 byte 为单位。gethostname() 不会覆盖缓冲区的结尾(可能会返回错误,或者只是单纯停止写入),而且如果缓冲区有足够的空间,它还会保留字串的 NUL-结尾。
10.6.3. 返回值
成功返回0
,发生异常时返回 -1
,并将 errno
设置为合适的值。
10.6.4. 例子
char hostname[128];
gethostname(hostname, sizeof hostname);
printf("My hostname: %s\n", hostname);
10.6.5. 参阅
10.7. gethostbyname(), gethostbyaddr()
根据主机名获取IP地址,或者相反。
10.7.1. 函数原型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db.h>
struct hostent *gethostbyname(const char *name); // DEPRECATED!
struct hostent *gethostbyaddr(const char *addr, int len, int type);
10.7.2. 说明
请注意:这两个函数已经由 getaddrinfo() 与 getnameinfo() 取而代之!实际上,gethostbyname() 无法在 IPv6 中正常运行。
这些函数可以转换 host name 与 IP addresse。例如:你可以用 gethostbyname()
取得其 IP address,并储存在 struct in_addr
。
反之,如果你有一个 struct in_addr
或 struct in6_addr
,你可以用 gethostbyaddr()
得到 hostname。gethostbyaddr()
与 IPv6 相容,但是你最好使用新的 getnameinfo()
代替它。
(如果你有一个点分十进制格式的IP地址,你想要查询它的 hostname,你在使用 getaddrinfo()
时最好要搭配 AI_CANONNAME
标识)。
gethostbyname()
接收一个类似 "www.chanmufeng.com" 的字串,然后传回一个 struct hostent
,里面包含了超多的数据,包括了 IP address(其它的信息包括官方的 host name、一连串的别名、地址类型、地址长度、以及地址列表。这是个通用的资料结构,在特定的用途上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在gethostbyaddr()
代入一个 struct in_addr
或 struct in6_addr
,然后就会返回给你一个相对应的 host name(如果有的话),它的作用和 gethostbyname()
正好相反。至于参数,addr
是一个 char*
,你实际上想要用一个指向 struct in_addr
的指针;len
应该被设置成 sizeof(struct in_addr)
,而 type
应为 AF_INET
。
所以这个 struct hostent
会返回什么呢?它有许多字段,包含 host 的相关数据。
字段 | 描述 |
---|---|
char *h_name | 主机的规范(official、canonical)名字 |
char **h_aliases | 可以使用数组访问的别名列表,最后一个元素为NULL |
int h_addrtype | 结果的地址类型,出于我们的目的,它实际上应该是AF_INET。 |
int length | 以字节为单位的地址长度,对于IP(版本4)地址为4。 |
char **h_addr_list | 此主机的IP地址列表。虽然这是一个char**,但它实际上是一个伪装的structin_addr *s数组。最后一个数组元素为NULL。 |
h_addr | h_addr_list[0]的常用别名。如果你只是想要此主机的任何旧IP地址(是的,它们可以有多个),请使用此字段。 |
10.7.3. 返回值
成功时返回指向struct hostent
结果的指针,错误时返回 NULL
。
和之前介绍过的其他函数不同,当发生错误时,它不设置errno
变量,而是将全局整数变量h_errno
设置为在头文件<netdb.h>
中定义的常值。
10.7.4. 例子
// THIS IS A DEPRECATED METHOD OF GETTING HOST NAMES
// use getaddrinfo() instead!
#include <stdio.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netdb.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
struct hostent *he;
struct in_addr **addr_list;
if (argc != 2) {
fprintf(stderr,"usage: ghbn hostname\n");
return 1;
}
if ((he = gethostbyname(argv[1])) == NULL) { // get the host info
herror("gethostbyname");
return 2;
}
// print information about this host:
printf("Official name is: %s\n", he->h_name);
printf(" IP addresses: ");
addr_list = (struct in_addr **)he->h_addr_list;
for(i = 0; addr_list[i] != NULL; i++) {
printf("%s ", inet_ntoa(*addr_list[i]));
}
printf("\n");
return 0;
}
// THIS HAS BEEN SUPERCEDED
// use getnameinfo() instead!
struct hostent *he;
struct in_addr ipv4addr;
struct in6_addr ipv6addr;
inet_pton(AF_INET, "192.0.2.34", &ipv4addr);
he = gethostbyaddr(&ipv4addr, sizeof ipv4addr, AF_INET);
printf("Host name: %s\n", he->h_name);
inet_pton(AF_INET6, "2001:db8:63b3:1::beef", &ipv6addr);
he = gethostbyaddr(&ipv6addr, sizeof ipv6addr, AF_INET6);
printf("Host name: %s\n", he->h_name);
10.7.5. 参见
getaddrinfo()
, getnameinfo()
, gethostname()
, errno
, perror()
, strerror()
, struct in_addr
10.8. getnameinfo()
由 struct sockaddr 提供的信息查询主机名称(host name)以及服务名(service name)。
10.8.1. 函数原型
10.9. shutdown()
停止对socket继续传送与接受。
10.9.1. 函数原型
#include <sys/socket.h>
int shutdown(int s, int how);
10.9.2. 说明
如果我不需要再对 socket 进行send()
了,但是我仍然想要recv()
socket 的数据,反之亦然,那我该怎么做呢?
当你使用 close()
关闭 socket descriptor 时,它会将 socket 的传送与接收两端都关闭,并且释放 socket descriptor。若你只想要关闭其中一端,你就可以使用 shutdown()
这个函数。
在这些参数中,s
显然是你想要进行动作的 socket,而要进行什么样的动作,则要由 how
参数指定。可以使用 SHUT_RD
来关闭接收,SHUT_WR
以关闭传送,或者 SHUT_RDWR
将收送功能都关闭。
SHUT_RD
关闭连接的读功能,socket中不再有数据可以被接受,而且socket接收缓冲区中的先有数据都被丢弃。进程不能再对这样的socket调用任何读函数。
SHUT_WR
关闭连接的写功能。当前留在socket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将被发送掉,后面跟着TCP的正常连接终止序列。进程不能再对这样的socket调用任何写函数。
SHUT_RDWR
连接的读功能和写功能都被关闭,这等于调用
shutdown
两次:第一次调用指定SHUT_RD
,第二次调用指定SHUT_WR
。
shutdown()
用来关闭连接,而不是socket,不管调用多少次shutdown()
,socket依然存在,因为 shutdown()
并没有释放 socket descriptor,所以即使 socket 已经整个 shutdown 了,最终仍然得透过 close()
关闭 socket。
默认情况下,close()
会立即向网络中发送FIN
包,不管输出缓冲区中是否还有数据,而shutdown()
会等输出缓冲区中的数据传输完毕再发送FIN
包。也就意味着,调用 close()
将丢失输出缓冲区中的数据,而调用 shutdown()
不会。
这个函数用的并不常用。
10.9.3. 返回值
成功返回0
,发生异常时返回 -1
,并将 errno
设置为合适的值。
10.9.4. 例子
int s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 ...do some send()s and stuff in here...
// and now that we're done, don't allow any more sends()s:
shutdown(s, SHUT_WR);